熊磊:“疫”不容辞,中医有为

文 / 云南中医
2020-02-23 16:14
新冠肺炎不可怕,岐黄有道来相助。断绝传染免患病,疫情在家“宅一点”。外出防护戴口罩,与人接触“远一点”。未病先防避邪气,卫生习惯“好一点”。恬淡虚无精神守,饮食起居“规律点”。平日学点中医药,健康快乐“多一点”。

这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云南中医药大学熊磊校长给出的疫情防护建议——“五点论”。

目前,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很严峻,国家连续发文要求中西医结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疫”不容辞,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可为。

新冠肺炎,新病也是老相识

新冠肺炎与非典、甲流等传染病一样,相当于中医疫病。瘟疫自古被认为是自然界的异气和杂气,往往因气候异常而暴发。从现代的观点看,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协同进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若气候反常,可能导致其活动异常或变异,当宿主是猪或鸡时会发生猪瘟或禽流感,但当其宿主为人时就在人群中爆发瘟疫。历史上华夏大地发生了320多次瘟疫流行。古人应用中医中药一次次成功地战胜了瘟疫,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疫病经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的作用再次得到见证。报道显示,中医药在减轻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效果明显。我们应该重视和正视中医药在防治此类新发传染病的价值和作用。

在中医看来,新冠肺炎也是疫病,《温病条辨》中说“疫者,疠气流行,多兼秽浊”。《黄帝内经》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 天牝指鼻子,意指是从口鼻而入的传染病。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转心包”的传变规律,新冠肺炎的主要表现如发热、咳嗽、气喘,全是肺司呼吸主气功能失常的表现,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病可影响胃肠,故有的病人出现了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胀等。因此,从中医角度看今天的新冠肺炎并不陌生。

治疗瘟疫,中医从未缺位

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与瘟疫抗争的历史。东汉末年,疫病泛行,医圣张仲景潜心学医,遂有《伤寒杂病论》闻世。明末,战乱饥荒,瘟疫流行,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疫者感天地之厉气……此气之来 ,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辩》提出了瘟疫的传变规律等。2003年的SARS,中医泰斗邓铁涛指导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为主治疗73例“非典”,全部治愈,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后遗症,创下治疗“非典”传奇战绩。WHO专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评价是“中医有其独到之处”。

中医防疫,易学易做

新冠肺炎是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状态博弈的结果,中医治疗不着眼于病毒,而着眼于患病的人,讲求辨证论治,通过扶正祛邪,调和脏腑,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而达到目的。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避邪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远离传染源等。

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保护和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要顺应自然气候变化,注意居室内的温度、湿度,衣着被褥等;生活有规律,避免劳逸过度,保持精神愉快,面对新冠肺炎不要过于恐慌,也不要掉以轻心;饮食规律,多喝热水,多吃蔬菜瓜果等。气虚乏力的,可用人参、黄芪炖排骨;阴虚口干的,用麦冬、菊花泡茶饮;常吃百合、山药、莲子、银耳等,可润肺健脾。

新冠肺炎主要由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染,不排除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染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居家自处,直接接触的机会不大,关键在于隔绝飞沫传染,外防之法,也是中医延传上千年的抗疫验效之法。如可采用藿香、苍术、白芷、草果、艾叶、菖蒲各10克,冰片5克制成香囊佩戴;亦可以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儿童可采用捏脊、摩腹、揉板门、推脾经等推拿方法;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慢跑等运动。

总之:调养身心,强健体魄,阴阳平衡=提高抵抗力。

生在中国,有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是全国人的幸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中医西医是队友不是对手,目的都是“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可以预见,无论是应对新冠肺炎还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疫情,中西医互补将是主要对策和最大特色。生活处处有中医,希望疫情过后,中医能“家家自学,人人知晓”,让中医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成为民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简介:医学硕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岐黄中医传承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和学科带头人、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等。

擅长诊治:丘疹性荨麻疹、小儿湿疹、抽动症、紫癜、性早熟、发热、咳喘、腹泻、厌食、遗尿等儿科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