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 父母生养你, 并非全部都是爱!

文 / 康养生
2017-07-08 16:10

如果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谁,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会是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成长的无忧以及对人生的期待。然而,一些心理学认为,父母生养孩子,并非一定都是源于爱,更多可能是和爱无关的个人情感。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度思考,为什么说,父母生养我们,并非全部都是源于爱。

关于爱的乌托邦

很多父母和孩子都会陷入一种爱的乌托邦,孩子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父母所有的爱,而父母认为自己所有的行为都是因为爱,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心理学有一项调研统计,在80、90后的夫妻中,生养孩子并非都是来自于对孩子的渴望,他们对于自己为何想要一个孩子有着不同的想法:

1、生养孩子是为了防老,不想孤苦伶仃;

2、看到别人都有孩子了,自己也想有一个;

3、因为家庭压力,所以不得不生一个;

4、孩子是夫妻感情的调剂,为了保证婚姻更长久;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生育行为都一种生命延续的自觉行为,大部分人生养孩子只是因为本能驱使。虽然我不能完全认为,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爱的乌托邦,让很多孩子都蒙上了童年阴影,也让很多父母都充满了“爱”的压力。

生养是一种责任,而爱只是锦上添花

可以说,一个家庭孩子的出生就意味着责任的到来,而夫妻之间对孩子是否具有真正的爱,并不是必须的。在很多父母的心理过程当中,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必需品,是他们思想、生命、人生缺憾的弥补方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亲子关系的案例,一些父母认为自己出于对孩子的“爱”而极力的想要控制孩子,他们选择用掌控孩子一生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例如:人生缺憾、家族名誉等等,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这些不是爱,但是,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有时候责任是真的,爱却是虚假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蒙上了一层童年的阴影,他们在父母的掌控下犹如橡皮泥一般随意捏造,然而等这些孩子长大之后,留下的却是其心理上的干涸。这些父母真的不是爱,孩子对于完美父母的幻想总是有差距的,这也造就了我们性格上不同的心理特征。

从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根本上来看,无论是否有真正的爱,他们都是人生中互相学习的最好搭档。父母给予孩子的,孩子也会反馈于父母,最终,他们给彼此留下的都会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