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病人如何锻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建议快收藏

文 / 心血管内科王医生
2021-02-28 00:57

老年人保持适度运动,可以改善骨血液循环,增加基础代谢率,减缓钙流失,增加骨密度,预防老年性关节炎;保持适度的运动可以兴奋大脑皮层,使其更有活力和敏捷;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吸收功能。但是有些老年人伴随着各种慢性病,运动不能太盲目,要选择合适的运动。

慢性病患者如何运动?

1、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不能进行过度屏气和剧烈运动,如俯卧撑、举重和拉伸机器。你可以选择间歇性行走。走路时要保持姿势放松,这样可以放松血管,降低血压。走路不能太快,每分钟走70到90步左右,每小时3000到4000米左右,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慢慢加快步伐。但是运动前后一定要测血压,运动心率监测设备要随身携带。锻炼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运动时出现头痛、头晕、面部发红,应立即停止。

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能做向后走、练瑜伽、仰卧起坐等运动;不能做让身体快速运动的运动,比如打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不然会伤腰。如果身体好,不妨做引体向上,双手握住单杠,双脚悬空几分钟。

3.心肺疾病患者

心肺疾病患者可以选择轻度有氧运动,如打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或散步。打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可以防治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但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散步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帮助降低血压,有效预防肺心病,每天坚持散步20~60分钟左右。

4.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在床上打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或体育锻炼,或者交替散步;身体素质好的人可以选择做健美操,骑车或者慢跑。运动时间尽量安排在饭后两小时,不允许高强度运动。血糖过高或过低;糖尿病眼、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急性并发症不能运动。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高糖食物。发生低血糖时,如出汗、头晕、心悸等,应立即停药。

5.退行性骨关节炎

大多数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都伴有骨质疏松,因此可以选择力量训练或柔韧性训练,如打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散步和瑜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停止运动时肌肉和关节的疲劳或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