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率越来越高,这三种家庭,是制造病人的“工厂”

文 / 小鱼奶爸日记
2021-03-10 00:40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莫名其妙地烦躁,总是愿意独处,甚至有时还会回避交谈,不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

这些看似是孩子逆反行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大隐患,它不是一瞬间爆发出来的,而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这个隐患就是抑郁症。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都是无忧无虑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充裕,不愁吃穿,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但实际上,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近些年来越来越高,每100个孩子当中就有2-8个是抑郁症或者有抑郁症倾向。

有的抑郁症少年还会被误解成精神类疾病,或者被父母认为是无病呻吟。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父母心中孩子得抑郁症就是无稽之谈,若真的患病了也会有一个想法:不可能。

青少年抑郁症的根本,在于家庭环境

“当我告诉妈妈,我病了,那一刻我是快乐的”,微博上有个抑郁症少女这样说。“可妈妈说,我看你也真是有病,发什么疯?想死就去呀,用这个威胁我。”

她的母亲第一反应就是抗拒,第二反应是激将孩子的行为,却不知道这可能会酿成大祸。

可以看出,一些青年抑郁症患者病情的起因源自家庭,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外界给到的压力,会让孩子陷入一种难以言说的困境。

相比之下,外界给到的压力还不算什么,如果家中有家人可以“疗伤”,孩子不至于伤得那么重。

因为评判的标准掌握在父母手中,孩子的话语权少之又少。

“你这么年轻,不该觉得累”、“我年轻时比你累多了”,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打击,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忽略。

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么,具体哪些家庭易让孩子患上抑郁症呢?

这三种家庭,是制造抑郁症病人的“工厂”

1、对孩子期望太高的家庭

“落后就要挨打”、“不努力就会被淘汰”,这样的观念使得父母十分的焦虑,认为孩子必须有个高一些的目标。

因此,从上学开始,孩子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这次考了多少分?以后想做什么?若回答的是父母期望的,就会心一笑,若不是就会被指责或限制权利。

尤其有的家长唯成绩论,不管孩子每次考了多少分都觉得还不够好,完全看不见孩子的进步。

除了学习上的期待,生活上也对孩子严格要求,让人喘不过气。比如几点睡觉、几点吃饭、每天吃什么,都把孩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有一天当孩子说自己累了,不想去补习班,父母还会义正词严、指责孩子的不对:“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什么?你有什么资格说累?”

孩子作为独立个体,也需要有自己的时间,表达很累了说明已经到了忍耐的一定限度,父母的指责对孩子不公平。

尤其那些本身就懂事的孩子,会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为了不辜负父母硬着头皮也要继续,结果适得其反。

2、经常数落孩子的家庭

成年人的世界有对错,孩子的世界只有喜欢和不喜欢。但当成人用自己的视角评判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很无助。

有的父母是在树立权威,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做得是对的,甚至从不征求孩子的建议,这使得家庭充满了指责和抱怨。

经常被数落的孩子确实很听话,但心里会堆积不满,以后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呈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孩子会在一次次的指责中迷失自我,直到崩溃,并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人,或者在心里隐忍,引发抑郁的产生。

等到孩子知道反抗就晚了,那时候再弥补,孩子已经“遍体鳞伤”。

3、忽略孩子,冷漠对待的家庭

有的父母生来就不喜欢孩子,但又不得不生养。

当孩子出生,自己身上有负罪感,于是冷言相向,忽略孩子的感受,不能和孩子共情。

“孩子会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有的孩子心事重,会割伤或者抽打自己,父母会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但事实上这就是孩子在求救,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有的父母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才去爱孩子,买好多的玩具,书籍,可孩子如果有一点不听话,就会敷衍忽略,不在乎孩子的心理成长,以至于孩子深陷孤独,只能向外寻求关注。

可是外面的危险孩子预料不到,就会造成麻烦,让自己苦恼。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不仅要爱,也要爱得有道理、有氛围,否则养儿是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