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经过治疗,抑郁症会自行康复吗?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如今,抑郁症这个名称似乎已经广为人知了,当今的社会,“内卷”、“996”、高房价、消费主义......
种种压力伴随着我们,这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压力,导致大多数人感到焦虑和郁闷,觉得自己跟不上社会的节奏,长期负面情绪堆积得不到宣泄,不少人因此渐渐陷入抑郁的泥沼。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障碍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而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抑郁症已经如此巨大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吗?
“最近心情好低落,什么都不想做,我是不是得抑郁症了?”
“什么抑郁症?就是脆弱,不够坚强,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么大点事情,你怎么就抑郁了?”
这样的话到处都可以听到,事实上,人们普遍对抑郁症存在偏见和误解,甚至是歧视,要么认为抑郁症是精神病,要么觉得抑郁症就是有些人逃避现实的借口,而这种误解和偏见,使得抑郁症患病人群有一种病耻感,害怕被别人知道,不敢寻求正规的帮助。
这样就导致患者就诊率低——在中国,约有9000万人患有抑郁症,接受治疗的仅有8%,而中国每年有20多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有些抑郁症患者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可能就是平时身边很正常的人。
朋友的姐姐从小优秀,名校毕业,工作稳定待遇好,自身能力强。老公很优秀,对她也很好。在我们眼中,姐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朋友对姐姐既崇拜又羡慕,可谁也没想到,这么优秀的姐姐在生完孩子之后差点跳楼自杀。
幸亏家人发现得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事后,姐姐被诊断出患有重度抑郁症,加上产后不适,社会角色改变以及种种烦心的小事,最终导致抑郁症的爆发,好在经过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家人的关心开导,姐姐逐渐走出抑郁症的阴影,如今已经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简单的“心理”疾病,而是有生理基础的,通常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持续兴趣普遍的下降或缺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睡不着觉、厌食或突然暴食,甚至有轻生自残的念头。
那抑郁症可以自行康复吗?
每个人每天都可能会遇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事,这就是抑郁症吗?
实际上这是抑郁情绪,正常的“抑郁情绪”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在遇到具体事件后表现出的一种不愉快、烦闷、压抑的内心体验,是正常的情感反应。
这种情绪是短暂的,可以通过倾诉、哭泣、运动等方式调节。
小姑娘丽丽今年12岁,是家里的小公主,脾气也被宠得有些大,去年妈妈生了小弟弟,照顾小宝宝很累,所以精力时间更多放在弟弟身上,对丽丽的关心少了一点。
有段时间忽然发现丽丽跟以前不太一样,平时活泼开朗的女儿最近有点安静、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和弟弟亲近,有时候甚至躲起来偷偷哭,问她什么也不说,还歇斯里地哭着说:“我得抑郁症让我死吧。”
丽丽父母吓坏了,连忙带她去医院,医生告诉他们这是抑郁情绪,通过心理疏导,父母多沟通交流就可以缓解,不需要药物干预。
丽丽父母也反思了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丽丽渐渐变回了以前那个开朗的小女孩。
而抑郁症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抑郁患者的情绪低落跟某件具体的事情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者会因为一些一般人认为无足轻重的小事而爆发,常常表现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不开心、自责、入睡困难,甚至有自杀倾向。
同时,抑郁症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以周、月、甚至以“年”来计算。
抑郁症是很难单纯靠自我调节来缓解的,他们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以及正规的药物治疗等等,如果觉得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抑郁倾向,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就诊,进行正规的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每个人都不希望患病,不要感到耻辱和害怕,如果始终不去承认和面对,只会让自己陷入抑郁的泥沼。
现代社会的成年人,压力很大,但大家好像都不太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长时间负性情绪的堆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
医学的发展将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一倍,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丰富多彩、便利快捷的生活,但我们的喜悦、满足和幸福感仍然很低。
我们逐渐认识到,不管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我们都无法自主控制,能做的,只是在有限的生命和条件下,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一点,毕竟对抗这样的“抑郁”,是一辈子的事情。
生活很难,但前路总有光。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 The End -
作者 | 胖迪儿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loom, P., Hood, B. M., Leonards, U., & Donnelly, K. (2010). Implicit voodoo: Electrodermal activity reveals a susceptibility to sympathetic magic.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Culture, 10(3-4), 39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