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有3大来源,每一项都与你息息相关

文 / 小张拉健康
2020-10-21 20:45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很多琐事会让我们产生压力或者是厌烦的情绪,这种情绪不得到好的缓解慢慢就会让焦虑从我们的身体里滋生出来,焦虑会大大影响我们的生活,从学习,工作中让我们被它彻底击败,所以大家渐渐地也开始关注焦虑的问题。

一、对资源不足的恐惧,人们会对金钱和经济状况充满担心,这毫不稀奇。对有些人来说金钱意味着生理的需求,对有些人来说金钱意味着成功和自我价值感。

二、对未知的恐惧,焦虑只不过是对于未知前路的一种模糊不清的恐惧感,它总是指向未来的,也总是在传递危险信息。

三、对拒绝/否定的恐惧,很多人都生活在对被拒绝和被否定的恐惧中,生活得小心翼翼,害怕自己的努力不被认可。

其实焦虑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它完全是可以得到治疗的,其实面对焦虑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内心,内心足够强大再配合一些治疗的方法就可以让焦虑随风而去。

焦虑、抑郁情绪与人体内的脑电波频率密切相关,当大脑内α波产生紊乱时,会造成焦虑情绪;当大脑内的β波紊乱时,会造成抑郁情绪以及失眠。大脑生物反馈是改善训练大脑内部脑电波的重要方式。对学习和记忆力有积极影响,当一个人大脑的脑电波紊乱且难以自我调控时,很容易睡眠障碍,学习慢,记忆力衰退,严重时会导致抑郁。

焦虑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或由单一的因素导致,或有综合因素影响。但无论是哪一种焦虑,都与身心无益。我们必须在觉察到焦虑情绪时,采取一些有效的缓解措施。保持好心态,知足常乐,遇上让自己不顺心的事时,不要过于追究自己的责任,不要把世界看成是完美无瑕的,学会适时地满足自己。

同时要注意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不要为身边的小事而大喜大悲,不要让客观现实左右了自己的情感。 学会自我疏导,先学会认识自己,找对病因。当你明白自己已经被焦虑情绪左右时,要学会注意力转移法,也就是通过将思维转移到愉快的事情上,而使焦虑情绪被渐渐淡忘。

1、情绪焦虑:急性焦虑发作的特点。患者突然感到心悸、恐慌、喉梗塞、呼吸困难、气促、头晕乏力,伴有紧张、恐惧和濒死,或感到无法控制自己,即精神失常,甚至尖叫呼救。

2、焦虑或不安:焦虑会导致不耐烦和愤怒,使人们难以应付甚至低水平的压力。

3、焦虑常伴有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紊乱,如入睡困难、梦魇、易醒、脸色苍白或潮红、出汗、四肢麻木、肌肉跳动、头晕、心悸、胸闷或憋闷、厌食、口干、腹胀和灼烧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

4、认知障碍:轻度焦虑患者有时会出现认知障碍,如无法清晰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思维变得简单模糊,整天关注自身健康,担心疾病复发等。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首先要乐观向上,清晨的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反射在熟睡的脸上,微微睁开眼睛环顾四周。新的一天悄然来临。当我们感到焦虑紧张时,深深的吸口气再把它呼出来,帮助缓解压力、焦虑和紧张。

当你有焦虑发作时,你可以反复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可以处理它”,“我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等等。让自己的脑海里首先树下自己可以的信心,这样做起事来也可以得心应手。自信是预防焦虑的先决条件。

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怀疑自己完成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导致忧虑、紧张和恐惧。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每次我们增加自信,我们的焦虑就会减少一点,我们可以恢复自信。最终就可以让焦虑无处可藏。

大脑生物反馈大脑内部脑电波状态有训练调节的作用,在情绪激动时可以帮助平复情绪,在疲劳时则能帮助恢复精神。神经衰弱、心情不安而睡不着或头痛时可尝试使用大脑生物反馈。提高睡眠质量,可作用于大脑脑电波平衡稳定,有助于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由于焦虑导致的失眠,使睡眠深沉,醒后神清气爽。

走出焦虑风暴,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让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和越来越多的压力,学生时代的升毕业后的就业,职场中的竞争,生活中的烦扰,都会让越来越多的我们陷入到焦虑的情绪当中。

为了缓解焦虑,人们有时会将需求转向对物质的上瘾——食物、酒精、烟草,而不是转向他人,原因就是东西比人更具有可掌控性。从而让我们更加容易自暴自弃,陷入到更为焦虑的恶性循环中。也有些人会选择去旅游,觉得暂时的逃避可以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但当旅程结束,那段逝去的时光也没有成为不快乐的解药,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有缺憾的生活,面对内心的种种难题。

让你焦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认识,焦虑是一种与恐慌、担忧、不安、恐惧和紧张密切相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虽然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正常生活的构成部分,但当它出现得过于频繁、过于剧烈或者变得难以掌控时,就变成了心理障碍。

面对焦虑风暴,生活中我们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我们应该借助这些关系帮助自己减轻焦虑。如果你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你所表达的就将拯救你。内心不要积存太多的感受,不论你是怎样的性格。适度表态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机制,当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你并不喜欢的事,或者对你发表不正确的意见,不需要压抑自己,也没必要总是默默忍受。

忍气吞声并不能消耗掉内心的情绪,会给自己增加很大压力。还有,利用“群体链接”机制,利用你的朋友圈,你的私密深交,让他们帮助你理清思路,给你一些好的建议。这样就把内心焦虑的问题集体分担和解决了。你不需要全靠自己接纳一切,让自己内心轻盈才能战胜焦虑。

真正的心理成长只有在选择去做那些不是理所应当与轻易做到的事情时才会发生。防御机制是在内心养成的对应习惯,如若要成长,我们就要做那些与自己内心习惯相违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