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文 / 妈妈没时间
2019-08-18 09:04
"

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呢?

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是同龄人中最开心、最成功、最独立,以及最具社会责任心的。简直是我们心中完美的孩子对吧。

而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优秀的人,是因为他们都有着相似的父母——权威型父母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曾在1971年做过一项研究,她把父母分为4种类型:

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冷漠型。

她想要通过研究弄清楚,究竟哪种教养方式能够养出“更好”的孩子,以及这四种家庭养出的孩子在社会责任心和独立性方面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你已经知道了,权威型父母的孩子是最独立,最有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是最开心、最成功的。

而且最近的研究发现,教养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会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以后。他们不仅能远离毒品这类危险因素,而且学业表现更好,竞争力也更强。

不过光知道这个结论还不够,因为我们中的很多家长更偏向于其他三种类型

有的对孩子非常严格,就像《银河补习班》里的校长那样,他们时常会说,“就算你现在恨我,也比将来怨我强。

有的对孩子非常包容,疼爱有加,自己再累都没事,就怕亏待了孩子。

还有的父母努力打拼事业,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却只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保姆照顾。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这些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爱正在伤害孩子,限制他的健康成长。

所以小样妈想用几项心理学研究帮助大家看到,这三类教养方式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哪些调整,就能更接近权威型父母的养育效果。

01 权威型家长好在哪里?

到底什么样的家长可以称为是“权威型家长“呢?鲍姆林德在她的研究中说,这类家长的养育目标是实现孩子的个人成长

他们和专制型父母一样,会给孩子制定规则,要求他严格遵守,但不同的是,权威型家长重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他们在设立规则时,会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说明,也会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参与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所以孩子会认同这些规则,愿意遵守,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另一方面,当孩子做的好时,权威型家长会及时地称赞孩子,做的不好时,他们会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给孩子提供资源和帮助,而不是批评、比较。

所以这类家庭长大的孩子自信、主动,喜欢学习,凡事都会尽力做到最好

《银河补习班》里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就是一个典型的权威型家长。

他重视孩子的感受,当年幼的儿子去监狱看他,不想跟妈妈回家时,马皓文没有责怪儿子闹脾气,而是用想象力和他玩了一个游戏,比比谁先回到家,儿子立刻破涕为笑,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七年后,当他出狱再次看到儿子时,儿子已经变成大家眼中不可救药的“坏学生”。

可他依然相信儿子,告诉他“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要服输,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能做好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在马皓文的支持和鼓励下,儿子真的创造了奇迹,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02 专制型家长容易养出“无助“的孩子

和权威型家长不同,专制型家长的目标是要实现绝对的服从

他们对规则的执行非常坚定,当孩子质疑自己时,他们会说,“我是为你好,你得听我的。

却不会像权威型父母那样给孩子解释原因,也不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他们眼里,顺从、听话大于一切。

权威型家长的典型代表就数《银河补习班》里的校长了。虽然他一心为了孩子好,可他并不在意孩子的感受。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孩子表现好时,他认为这是应该的,孩子考试失败,想找他安慰,他却把孩子拒之门外。最后,他的儿子,那个优秀的状元终于受不了打击,选择了跳楼。

其实,校长儿子的跳楼并不是偶然。鲍姆林德在研究中发现,专制型家长的管教方法主要依赖于惩罚和暴力,如打屁股。这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的被动性、依赖性,还有较差的独立性。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很听话,却没有主见的孩子。他们总是在被动等待别人的指令,对什么都逆来顺受。心理学把这种反复经历失败和挫折后,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称为“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经做过一项经典实验。把狗放在地板上,地板中间有一块栅栏,狗可以从一边跳到另一边。一开始,栅栏两边都通电,狗不管怎么逃还是会被持续电击。

几次过后,塞利格曼关掉了一边的电,理论上狗只要跳到栅栏另一边,就可以逃过电击了。可是实验开始后,狗没有做任何尝试,就趴在地板上痛苦地哀嚎,忍受电击。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味要求顺从,不听话就打骂、惩罚,孩子就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在困难和痛苦面前直接选择放弃

父母如何改变:

对于专制型家长来说,立规矩是可以的,但我们要改变立规矩的方式

1、在设立规则时,向孩子解释原因,让他对规则产生认同。

例如我们希望孩子少吃零食,可以通过绘本给他讲吃零食的危害,可以借助膳食金字塔教他分辨哪些食物健康,应该多吃,哪些食物不健康,应该少吃。

2、多鼓励孩子,在他遇到困难时,给他提供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打压他。

我们都知道半杯水的理论,悲观的人看到半杯水,会觉得“只有”半杯,乐观的人看到却会说,“还有”半杯。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也要用积极的眼光,把这当成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机会,给他提供信心和帮助。而不是拿他和别人比较,打击他的信心。

03 放纵型家长容易养出自私的孩子

放纵型家长看似是我们身边最宽容,最有爱的家长,但鲍姆林德在研究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类家长的养育目标不是促进孩子的成长,而是“充当孩子可以任意取用的资源”。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他们对孩子的一切全盘接受。做的好时当然会夸奖,做错时却不会批评。虽然也会制定一些规则,但却不会严格执行,更不会惩罚孩子。

鲍姆林德尤其指出,放纵型家长“在家务事以及得体的社交行为方面对孩子几乎没什么要求”,甚至能忍受4岁的孩子表现得像小婴儿一样。

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溺爱孩子的放纵型家长。他们会喂孩子吃饭,帮他们穿衣服,不用孩子做任何家务。

当孩子在公众场合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时,他们也会为孩子开脱,甚至责备对方“怎么和小孩子一般计较”。

很显然,这对孩子来说不是宽容,而是无原则的放纵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鲍姆林德指出,好的教养方式应该能让儿童产生具有社会适应性的行为

例如能照顾、支持其他孩子,而不是欺负对方;成为同伴中领导者,而不是轻易被别人摆布;自信,主动,喜欢学习,而不是遇到困难就妥协,对一切都感到迷惘。

可是放纵型家长却反其道而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看似美好的真空环境,妨碍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培养,增加他适应社会的难度。

父母如何改变:

对于放纵型家长来说,爱孩子没有错,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1、帮孩子建立规则。

我们可以不打骂孩子,但规则感和界限感还是要给孩子培养的,尤其是社会规范的培养。

让孩子知道不能打人,不能乱发脾气,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分享玩具,这样他才会更受同龄人和老师的喜爱。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2、帮孩子培养能力。

让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怕孩子辛苦,也不要嫌他做的不好。孩子越独立,做的事越多,各方面的能力就越强,越能体会到自信和胜任感

04 冷漠型家长易养出缺爱的孩子

冷漠型家长的孩子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留守儿童

在现代社会,留守儿童已经不单单指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乡由老人抚养的孩子了。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也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太忙,而被老人、保姆带大。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虽然冷漠型家长并不一定真的对孩子很冷漠,但因为陪伴时间太少,他们不太会给孩子制定规则,也很少和孩子交流,给他们成长的建议。

所以从情感上来说,这些家庭的孩子确实感受到了冷漠,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最近热播的《小欢喜》中,季杨杨的区长爸爸就是一个冷漠型家长的代表。

虽然在剧中,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缺席,努力弥补和儿子的关系,一点点融化了儿子的心。但在现实生活中,冷漠型家长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心理学家哈洛曾经用恒河猴做过一项实验。他把刚出生的小猴子从猴妈妈那里带走,重新给他找了两个代理妈妈。一个是绑着牛奶瓶的铁丝网妈妈,另一个是没有奶瓶的棉布妈妈。

结果发现小猴子除了喝奶,其他时间都趴在棉布妈妈身上。并且受到惊吓时,和铁丝网妈妈待在一起的小猴子只会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和棉布妈妈待在一起的小猴子却会抱着棉布妈妈寻求安慰,之后还会战胜恐惧,探索那个吓到它的东西。

通过这个实验,哈洛证实了对婴儿来说,触觉上的舒适感,以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联结比食物更重要,更能带给他安全感。

也许你听过这个实验,但很多人不知道,参加过实验的小猴子,即使拥有棉布妈妈,后来也都变成了功能失调、神经质且不健康的猴子,很早就夭折了。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群这样的孩子,他们很小就被抛弃,在孤儿院长大。

研究发现,就算满足了营养的需求,这群孩子也比同龄人发育滞后,智力和语言的发展迟缓很多,缺乏安全感,无法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也无法体验同情、悲伤、羞耻这些组成人格的重要感情。

去年,一名12岁男孩残忍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不仅没有任何愧疚,还直言“我就是恨她”。这种冷漠的心理、人格上的缺陷,都和幼年时期父母的缺席有很大关系。

父母如何改变:

我们都不想这样的悲剧重演,也不希望孩子在面对我们时,像季杨杨对他的爸爸那样冷酷、叛逆。所以就算我们工作很忙,有各种不得已的理由,也要注意:

1、多和孩子交流,表达对他的关心。

即使不能陪在身边,也可以通过视频、电话、写信、定期回家照顾的方式增加和孩子的情感联结。

什么样的家长,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2、多关心孩子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倾听他生活中的小事。

不要一见面就问学习怎么样,有没有闯祸,甚至批评、教育。孩子只有在对我们敞开心扉时,才听得进我们的话,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其实,不管你现在是哪种类型的父母,都没有关系。只要愿意为孩子改变,把他的成长当作我们的目标,孩子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爱,被我们打动。

为了孩子,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吧。

我是小样妈,复旦毕业的学霸妈妈,欢迎加入我的育儿交流圈,我们一起轻松带娃。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