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抑郁症的身体就像每天高烧40°+思维挣扎
昨天讲了非典型抑郁症——微笑抑郁,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典型的抑郁症。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包括:
- 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
- 几乎每天或者是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活动的兴趣或乐趣都明显减少;
- 在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者体重增加;
-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 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
- 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的、不适当的感到内疚),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
- 几乎每天都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
- 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以上症状在一定时期内,出现5个以上,并且表现出和先前功能相比不同的变化,其中至少一项是心境抑郁或丧失兴趣或愉悦感;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没有生理方面的病变,根据时间和症状的程度可以诊断此人患有何种抑郁症。
在短片《抑郁症的生活中》是这么描述抑郁症的。我感觉这部小片非常贴切的描述了抑郁症的样子,所以做了文字转换。
抑郁缠身的日子大概就是这样:
抑郁的情绪悄悄的向你袭来,起初,你只是被一些琐碎的杂事所困扰,但是你选择了忽略。就像是头疼,你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这只不过又是糟糕的一天罢了,但是实则不然,你被困在了这种情绪之中。你习惯了带上社交面具,你继续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你不得不这么做,换做是其他人也会这么做。然而,困扰却没有消失。你挣扎着每天自导自演,假装自己没事儿,但却越来越严重,这就是为什么你在抑郁的情绪中陷得越来越深。这时候,你开始疏远你的家人,有的时候甚至完全不与他们沟通,满足感消失殆尽,曾经的小确幸变得一文不值。甚至完成最简单的任务也变得痛苦不堪,这就是为什么你现在缺少动力。如果这一切无论如何都不能使你嘴角上扬,那你又为何苦苦坚持呢?这一切只会让你越来越痛苦,糟糕的情绪使你陷入恶性循环。突然间,你发觉自己的生活进入了慢镜头,你感觉度日如年,房间里充斥着电视的白噪声,沉重感无以复加,它占据了你思想的全部,撕裂着你的身体,你感觉好像自己再也不会开心起来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概括来讲就是:没有生命力。知乎一位网友形容抑郁症就像每天高烧40°,每天经历感官迟钝、乏力、无记忆力、理解力+思维挣扎。为什么会得抑郁症?于是你开始却步、后退,亲手毁掉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关系,你对自己做过的以及没做过的一切感到羞耻。这时,你身体里有个小天使想要摆正你的观念,突如其来的正能量鼓励你走出家门,见见朋友,但是这些想法大多是短暂的,因为你知道终究是没用的。那些让你的朋友欣喜若狂的事,你却漠不关心,渐渐地你觉得你和朋友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失败并不是一个选择,所以舒适圈成为了你最终的桎梏,因为在那里没有人会向你发问,你再也无法忍受那少的可怜的自尊,以及没有目标的生活。最终,你意识到自己毫无退路,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寻求他人帮助,要么……自杀。
抑郁症的成因很复杂,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个人生病的原因不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生病是因为生活被应激事件阻断了,个人没有能力处理好应激事件,毁掉了生活的重心。(吐槽:人们花了20年,不计其数的人力和财力,研究的“抑郁基因”(SLC6A4)与抑郁症毫无联系。)
得了抑郁症要怎么办?豆瓣一个叫33的妹子为了治愈自己的抑郁症,和妈妈搬到了田园乡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动手,采蘑菇、养鸭养鹅,对于33来说灯红酒绿的大城市无法治愈她的内心,青山绿水、花田小园却给了她从未有过的满足。她和妈妈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和自由。讲33的故事,并不是鼓励得抑郁症患者像33一样跑到田园乡间与世隔绝,疗愈自己。因为,一千名抑郁症病人有一千种得抑郁症的原因,一千名抑郁症病人大部分人还是要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痊愈。
亲友篇- 多陪伴,多包容。不要让患者独处,很危险。对重度抑郁患者,不要带他过多参与社交活动,这只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不要给他们讲‘多乐观一点’,也不用跟他们说‘没事的,明天就好了’,这会让患者有很深的负罪感。不要试图去理解他们,不好意思,你真的理解不了。陪着他(她),长期陪伴他(她),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一个人。
- 找靠谱的医院和医生(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重度抑郁症患者没有能力自己去医院,所以要尽量和病患协商,早去医院治疗。在看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怕麻烦,要多花时间找靠谱的医生看病。不要因为刚开始碰到几个不靠谱的医生就放弃寻找。实在不知道哪个医生靠谱,就搜他写的论文!
- 监督患者吃药、就医。非常重要!
- 你要知道不会有人能明白自己正在遭受的痛苦,不要试图要求别人去理解你。生病了,确实很痛苦,但是,告诉自己再忍忍。
- 及时就医,很重要!保持对自己心理状态的敏感性,感觉到不对劲就赶紧就医。很少人知道抑郁症的危害,以为就是单纯的心情不好,但是抑郁症整体死亡率约4%,重度抑郁症患者死亡率15%(仅次于癌症死亡率),远远超过酒驾死亡人数。这种自杀的观念不是自己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住,需要药物来帮助。
- 遵医嘱吃药,不能停药!在恢复期接受靠谱的心理治疗。(通过注册系统找注册心理咨询师会少走一点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