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睡不好觉?那可能是你生病了还不知道

文 / 菠萝因子
2019-03-22 09:18
我刚接触睡眠研究这个领域时,导师送了一本书,让我了解与睡眠有关的疾病,名字叫做“The family that couldn’t sleep”,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无法入眠的一家人》。
习惯于睡前读会儿书的我,原本只打算翻阅一下,起到睡前催眠作用,谁知读起来却反而睡不着了:从书中我第一次了解到,睡眠的疾病生死攸关。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意大利家庭,患有像疯牛病一样的朊蛋白疾病,部分家庭成员一到成年,就会出现无法入眠的状况,尝试了各种催眠治疗都无法睡眠,久而久之,人就出现精神憔悴,逐步发展到神志不清,最后就这么精疲力竭地死去。
这种疾病学名叫作“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是种十分罕见的家族遗传疾病,近三百多年来发病的也只有几十个人。
而一般常见的睡眠疾病虽不致死但也不易发现,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有些睡眠疾病发病时患者正处于睡眠状态,很多时候患者本人无法知晓自己已经得病。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那些睡眠有关的常见疾病。 睡不着就是病了吗?除了失眠症,通常约十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人出现上床后不能马上入眠,要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一段时间才入眠的症状。 这种无法上床即入眠的疾病,学术上称谓“ 不宁腿综合症”(restless legs syndrome)。患者通常在上床准备入睡时,或在平时想要放松自己身体的时候,会产生要反复动腿的冲动,如果不动腿的话,会感觉特别不舒服,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想反复地动手臂或是身体其它部位的冲动。
大多数的“不宁腿综合症”是遗传引起的,患者发病年龄普遍在四十岁之后。另外人体内缺铁或是多巴胺(dopamine)也可能会引发“不宁腿综合症”。患有多动症的人也较容易患上“不宁腿综合症”。除此之外,有些药物比如抗抑郁药也能引起此病发生。动一下腿或是起来走走可以暂缓不舒服的感觉,但是这种病症目前还无有效根治的方法。(如果你的“不宁腿综合症”是其它疾病引起, 那消除病因不宁腿也就自然消失了。)
“不宁腿综合症”的患者通常还会伴有“ 周期性身体抽动症”(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患者在睡觉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出现腿和手的抽动。但是与“不宁腿综合症”不同的是,患者们是在睡着的情况下抽动手腿,自己却无知觉和记忆,通常是通过旁人才能发现这个问题。过度的抽动手脚会造成睡眠质量的下降,还会造成患者频繁短暂苏醒(虽然本人无记忆)而引起白天过度思睡的问题。 睡着了就没病吗?其实有些疾病是在睡着时才显现出来的。 打呼是很常见的睡眠伴随现象,一般是由于呼吸道肌肉过度放松或是口腔内组织肥大造成的。但是有些人打呼其实是由疾病引起的,因为得了“ 睡眠呼吸暂停症”(sleep apnea)。
这些患者在睡眠期间突然就呼吸停止,或是呼吸变得很浅,导致身体里二氧化碳浓度变高,大脑察觉之后就会给人体发出警告说,嗨,大哥,醒醒醒醒,吸口气吧!然后患者会短暂苏醒一下恢复呼吸功能,一旦呼吸恢复正常,血中含氧量回到正常值,患者就又进入睡眠状态了,基本不记得刚才的短暂苏醒。 这样睡睡醒醒折腾一晚上后,患者一觉醒来后,常常觉得睡得好累但不明所以。
大多数出现睡眠中呼吸突然终止的患者都是因为患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其起因是呼吸道被堵住了而无法呼吸。男性患者偏多,尤其是过度饮酒吸烟者,另外遗传也会引起“睡眠呼吸暂止症”。通常可以采用 改变生活习惯(比如减肥或是戒烟), 侧躺睡来治疗,也可以使用一些 帮助呼吸的仪器来防止睡眠呼吸终止症状的出现。 除了“睡眠呼吸终止症状”之外,熟睡状态下会出现的睡眠异常行为(parasomnias)包括: 梦游(somnambulism)梦游在小朋友中更常见,患者通常在深度睡眠时突然起床,做一些平时清醒时熟悉的事情,比如走来走去,清洁整理房间等等,有些患者还会去厨房做食物吃!虽然患者们在梦游时眼睛是睁着的,可是自己的行为却是无意识的,之后也常常不记得自己在梦游过程中所做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遇到梦游患者建议用温柔方式将他们带回床上。如果梦游时常发生,还应该将房间内有危险的物品(刀啊玻璃罐子之类的)移走,以免梦游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说梦话(somniloquy)说梦话在小朋友和男士中比较常见,浅度睡眠时讲的梦话比较完整有条理, 深度睡眠中讲的梦话一般就是呓语,旁人无法理解。说梦话对本人无大害,但是会影响身边其他人的睡眠质量。
磨牙(bruxism)睡眠中磨牙的情况在小朋友和成年人中都比较常见,偶尔磨个牙除了会影响到枕边人没什么大害,可是如果长期磨牙的话可能会损害牙齿, 造成下颚或是脸部疼痛。
梦惊(night terror)梦惊主要发生在小朋友身上,表现为在深度睡眠期突然出现害怕、受惊和尖叫的行为,有时候患者还会伴随梦游的状态。这些症状通常只会持续几秒或是一两分钟,梦惊的人大多也不记得惊醒的原委。这与我们一般所说的做噩梦是不一样的:噩梦发生在快速动眼期,虽然梦本身可能被记得很清楚,可是我们的身体是瘫痪状态的。而梦惊是发生在深度睡眠, 身体并没有处在瘫痪状态,所以梦惊的时候,患者们会哭叫或是有较强烈的身体活动。一般而言,偶尔的梦惊无需担心,但是如果经常发生或是梦惊的动作易造成他人或自身的伤害,就要去请教医生做些治疗了。
以上所述的异常睡眠症状不少是有遗传性的,父母有这些症状的,孩子会更加容易出现同样的症状,也有由其它疾病或是药物引起的。 小朋友之所以常出现这些异常睡眠的症状,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不成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所以爸爸妈妈们不用太担心, 大部分孩子长大之后,这些睡眠异常行为就没有了
如果是成年人出现这些异常睡眠症状, 通常改良睡眠卫生习惯可以让症状好转。 可是如果你的异常睡眠症状很频繁,而且影响或是伤害到自己及他人的话(比如梦游杀人之类的),那还是要去请教医生做检查及治疗的! 入睡快睡得久就没有病吗?有些人很容易入睡,并且不分场合地睡睡睡,这种症状其实也是病。
患有“ 发作性嗜睡症”(narcolepsy)的人会觉得自己长期处于严重睡眠不足的状态。患者晚上的睡眠比较不完整,常常会醒来。但是即使晚上睡充足了,患者白天还是会觉得很困,常常不分时间地点地又睡着了。睡醒之后会感觉好些, 可是几个小时之后又困了。而且由于患者的睡眠结构也异于常人,一旦入眠会直接进入快速动眼期睡眠(而不是正常人那样经过深度睡眠才进入)。 最令人担心的是患者们会因为情绪激动而突然瘫痪,瘫痪中的患者意识是清醒的,可是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
“发作性嗜睡症”病人得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大脑内食欲素(orexin)神经元变少,而食欲素神经元的作用是让人更好地保持在清醒的状态,所以缺少后会导致人的睡眠和清醒状态轻易转换。食欲素神经元变少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自身免疫系统紊乱(autoimmune disease)引起。 目前“发作性嗜睡症”无根治的方法,能用行为治疗或是刺激性的药物改善症状。
除了“发作性嗜睡症”,其它类型“嗜睡症”(hypersomnia)多是因为过重药物作用,大脑受伤,其它疾病,或是遗传引起的。如果你长期觉得自己睡不醒或是睡眠时间过多,记得去医院检查是不是有“嗜睡症”倾向。患有“ 嗜睡症”的病人睡起来不分时间地点,这种症状对驾驶员或是操控精密仪器的人员是很危险的。 睡得好但睡眠时间反常规也是病?有些人睡得不错, 可就是晚上爱熬夜白天很晚起。那么这种反常规的现象是病吗?
是的,这些人可能是患了“ 睡眠相位延迟综合症”(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这种状况通常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多动症患者,及抑郁症患者身上。患有“睡眠相位延迟综合症”的人睡眠本身没有问题,睡眠质量也都良好,只是入睡和起床时间一般比正常人晚许多, 因此无法与现代生活需要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反之将缺少充足的睡眠。 跟正常人相比, 这些人则在晚上的时候思想比较集中。 如果你习惯午夜12点左右睡,那你只能算夜猫子,患有“睡眠相位延迟综合症”病的人可是要到凌晨3、4点才准备入睡。
有“睡眠相位延迟综合症”, 那就必定有“睡眠时相提前综合症”(advanced sleep phase syndrome)。这个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患者通常傍晚就开始犯困,但早上3、4点就醒来。
还有相对不常见的症状,比如一些人的生物钟比一般人的24小时要长一些,所以他们每天都要比前一天晚睡一点。 除了以上所聊到的睡眠疾病之外,很多其它疾病也都会影响睡眠质量,比如焦虑症、多动症、抑郁症、过敏、肥胖等。 处于生理期和更年期的女性也会因为荷尔蒙的变化而入睡困难。
由于大多数睡眠疾病都体现在睡眠中,患者处于不清醒的状态,这些病症是自己无法察觉的。 因此当你觉得睡不着睡不醒的时候,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 记得找医生讨论一下哦!
总之, 好好睡觉才能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是一件攸关生死的大事情!

参考资料:

1.Allen R (2004) Dopamine and iron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Sleep Med 5:385–391.
2.Allen RP, Picchietti D, Hening WA, Trenkwalder C, Walters AS, Montplaisi J (2003) Restless legs syndrome: diagnostic criteria, special considerations, and epidemiology. Sleep Med 4:101–119.
3.Epstein LJ, Kristo D, Strollo PJ, Friedman N, Malhotra A, Patil SP, Ramar K, Rogers R, Schwab RJ, Weaver EM, Weinstein MD (2009) Clinical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long-term car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adults. J Clin Sleep Med 5:263–276.
4.Goldfarb L, Petersen R, Tabaton M, Brown P, LeBlanc A, Montagna P, Cortelli P, Julien J, Vital C, Pendelbury W, et al. (1992) Fatal familial insomnia and familial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disease phenotype determined by a DNA polymorphism. Science (80- ) 258:806–808.
5.Kornum BR, Faraco J, Mignot E (2011) Narcolepsy with hypocretin/orexin deficiency, infections and autoimmunity of the brain. Curr Opin Neurobiol 21:897–903.
6.Sack RL, Auckley D, Auger RR, Carskadon MA, Wright KP, Vitiello M V, Zhdanova I V (2007)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 part II, advanced sleep phase disorder, 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 free-running disorder, and irregular sleep-wake rhythm. An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review. Sleep 30:1484–1501.
7.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8.Wikipedia.

_________

上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