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大学权威性心理学教材《社会心理学》概览
内容简介 · · · · · ·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作者简介 · · · · · ·
戴维·迈尔斯自从获得爱荷华大学的博±学位之后,就在密歇根的霍普学院工作,成为那里的John Dirk Werkman心理学教授,并且开设了多门社会心理学的课程。霍普学院的学生邀请他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并评选他为“最杰出的教授”。
迈尔斯曾在30多种科学书籍和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包括《科学》、《美国科学家》、《心理科学》和《美国心理学家》等。除了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同时他还致力于把心理科学介绍给广大民众。他在许多杂志上发表过科普类文章,如《今日教育》和《科学美国人》。
社会心理学(第8版)
mobi页面参考
1、 社会心理学导论(包含在社会思维中)P13-35
2、 社会思维P12-122
3、 社会影响P123-249
4、 社会关系P250-431
5、 社会心理学应用P432-503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P13-35)
概念:是一种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如何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
重要观点:
1.如何构建我们的世界
2.如何引导和误导
3.如何受他人、自己的态度和性格与其他生物性的制约与影响
4.原理如何运用
人类价值观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1. 直接影响工作(课题的选择、对研究领域感兴趣人的类型)
2. 重新认识
社会心理学只是常识?
1. 提出显而易见的结论,因此微不足道
2. 只有事后揭晓结果才显得清晰明了
3. 后见之明偏差导致人们过高评价自己的判断与预测
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1. 利用预测来证实或者修正--产生新研究--用于实践
2. 相关研究+实验研究【优劣势互补】
3. 实验组、控制组之间的差异归因于自变量的变化
4. 设置情感场景
为什么写这本书:
1.寻求改变
2.用批判性思维约束直觉,用同情改善批评主义,用理解替代错觉
二、社会思维(P12-122)
社会中的自我:P36-P61
1. 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
2. 自我概念:我是谁
a) 两个元素:自我图式、可能自我
b) 文化塑造自我
c) 自我认识存在缺陷
3. 自尊的实质及其动机力量
a) 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特点与能力
b) 自尊动机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
c) 高自尊的人受到社会排斥,就具有潜在的攻击性
4. 知觉到的自我控制的意义
a) 自我效能感与控制感的好处
b) 自我决定是靠成功的控制和改善自我状态的经验来支撑
c) 小范围和大范围所带来的满足感
5. 自我服务偏差
a) 多数人都会表现出自我服务偏差(失败怨天尤人,成功安享荣誉)
b) 往往会认为自己比一般人好(在一些主观性和满目赞许性的特征和能力方面)
c) 过分相信自己导致的盲目乐观
d) 虚假普遍性与独特性
e) "维持和增强自尊"这一动机有利我们抵制抑郁,但却会引起错误评价和群体冲突
f) 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良影响
6. 自我表露的管理
a) 不断调整以创造一个我们希望的形象
b) 虚假谦逊的案例
c) 以自我行为来实现自我妨碍,以失败提供借口保护自尊
d) 自我监控得分低的一些表现
社会信念和判断:
1. 社会世界的感知
a) 事前的判断会强烈影响知觉和解释信息的方式
b) 事后判断会扭曲我们回忆
c) 信念固执
d) 记忆——回忆重构
2. 社会世界的判断
a) 对形成和维持错误观念的途径进行鉴别
b) 过度自信现象与人们否定自己的信念信息
c) 易得性启发式判断
d) 错觉相关和控制错觉
e) 情绪会影响判断
3. 社会世界的解释
a) 错误归因是性骚扰产生的重要原因
b) 对应偏见
4. 社会期望的影响
a) 某些错误信念会导致特别关照
b) 获得对自己期望的行为确证
5. 社会信念和判断的结论
态度和行为:
1. 态度对行为的预测
a) 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
b) 态度能预测行为
2. 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a) 二者相互影响
b) 自我所说所写影响后续所持态度
c) 登门槛现象
d) 行为影响道德态度
e) 坚持相信与相信坚持互相影响
f) 政治和社会运动可能会导致旨在大规模态度改变的立法行为
3. 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
a) 自我表露理论
b) 认知失调理论
c) 自我知觉理论
三、社会影响(P123-249)
基因、文化和性别:
1. 自然天性和后天教养对人类的影响
a) 人类天性中共有的亲缘关系
b) 不同的文化差异----共同的社会规范
2. 性别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a) 男女相似性,但差异性更引人注目
b) 女性往往更多地关心他人,表达更多的同理心和情绪反应
c) 男性一般拥有更多的社会权力,且比女性更可能实施身体攻击
d) 男女对性行为的不同
3. 演化与性别:与生俱来的行为
a) 主动、竞争、能力
b) 男性刻板印象
c) 天性赋予能力
4. 生物、文化与人格各自的规律
a) 生物、文化的交互作用
b) 个人和情境相互作用的三方面表现
从众和服从:
1. 经典的从众和服从研究
a) 谢里夫实验
b) 阿施先实验
c)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实验
2. 预测从众的因素
a) 群体特征的影响
b) 试验行为不一致,从众行为会减少
c) 群体凝聚力可以加强从众
d) 塑造行为和信念的人地位越高,人们越容易从众
e) 当人们反应是公开的,人们越容易从众
f) 可能为了坚持承诺不从众
3. 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从众因为希望得到接纳获得喜欢)
a) 规范影响
b) 信息影响
4. 从众的个体差异
a) 特质影响在"微弱的"情境中显得很强大
b) 文化的社会化作用会导致人们的社会敏感性存在差别
c) 社会角色包含一定程度的服从
5. 抵制从众社会的压力
a) 为恢复自由感而公然违抗强制力量的动机
b) 以坚持自己独特性和个性行事
说服:
1. 说服的路径
a) 中心路径
b) 外围路径
2. 说服的要素
a) 说服者(信息传达方)
b) 信息(说服内容)
c) 说服渠道(信息传递的路径)
d) 说服对象(信息接受方)
3. 极端说服:邪之教的洗脑方法
a) 引发行为上的承诺
b) 运用有效的说服原则及案例
c) 将人们孤立在思想同化的群体之中
4. 抵制邪之教说服的方法
a) 预先公布立场
b) 温和的攻击起到的免疫作用
c) 结论看似矛盾
群体影响:
1. 概念 两个或以上人在较长时间进行互动,并以某种方式相互影响,将他们自己视为"我们"
2. 社会助长作用:他人在场的影响
a) 他人在声唤醒能促进优势反应
b) 置身于拥护的环境中
c) 评价顾忌、分心
3. 社会懈怠:群体中的个人减少努力
a) 集合个人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b) 搭群体便车现象
c) 目标、奖励巨大,存在团体精神,人们也会付出更多努力
4. 去个体化:群体中的个体失去自我感
a) 去个体化现象
b) 自我觉察和自我约束减弱,而对积极或消极的直接情境因素的反应增强
5. 群体极化:群体对我们观点的强化
a) 群体讨论会加强原先的主导观点
b) 信息影响和规范影响
6. 群体思维:群体对决策的影响
a) 群体思维症状表现
a1) 无懈可击的错觉
a2) 合理化
a3) 对群体道义不可置疑
a4) 对对方立场的刻板印象
a5) 从众压力
a6) 对疑虑的自我审查
a7) 一致同意的错觉
a8) 保护群体不受不愉快信息干扰的"心理防御"
b) 预防群体思维的方法
a1) 坚持公正无偏
a2) 鼓励"魔鬼"提出立场
a3) 分组讨论然后一起讨论做出决策
a4) 寻求外部力量的投入
a5) 在执行决定之前召开"第二次会议"的会议
c) 群体能比人体更正确
7. 少数派影响:人体对群体的影响
a) 少数派的影响力最大化
b) 任务型领导与社会型领导
四、社会关系(P250-431)
(注:此后前标粗以序号表示,原相应序号向下降级)
1. 偏见:不喜欢他人
a) 偏见的本质和作用
a1)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
a2) 偏见的微妙、无意识的形式;公开的、有意识的形式
a3) 对女性的歧视
c) 偏见的社会根源
a1) 以偏见信念来保护他们的地位
a2) 孩子的成长
a3) 社会制度的支持
d) 偏见的动机根源
a1) 替罪羊
a2) 内群体偏爱、归属感缺失
a3) 避免偏见动机能够引导人们打破偏见习惯
e) 偏见的认知根源
a1) 群体内部一致性和群体之间差异性的夸大
a2) 群体服务偏差
a3) 一个公证的假设
f) 偏见的后果
a1) 刻板印象威胁来妨碍一个人的表现
a2) 影响我们感知他人和解释事件的方式
2 攻击:伤害他人
a) 攻击的理论
a1)会在体内不断积累
a2) 挫折产生了愤怒和敌意,如果存在攻击性的线索,这种愤怒就可能激起攻击
a3) 攻击是模仿习得的
b) 攻击的影响因素
a1) 厌恶事件
a2) 唤醒导致的愤怒
a3) 攻击线索的出现
a4) 观看暴力节目
a5) 反复玩暴力游戏
a6) 多发生在群体当中
c) 减少攻击行为
a1) 发泄攻击只能引发攻击的产生
a2) 减少令人厌恶的刺激
a3) 奖励和塑造非攻击行为
3. 吸引与亲密:喜欢他人与爱他人
a) 导致友谊和吸引的因素
a1) 接近性(距离)
a2) 外表吸引力
a3) 相似性(态度、信仰、价值观)
a4) 和喜欢我们的人建立友谊关系
a5) 吸引力奖赏
b) 爱情的种类及要素
a1) 爱情由亲密、激情和承诺构成
a2) 相伴之爱
c) 促进亲密关系的因素
a1) 安全型依恋
a2) 相伴之爱更持久(亲密关系的自我表露)
d) 亲密关系的结束
a1) 婚姻解除的预测因素
aa1) 个人主义文化
aa2) 双方的年龄
aa3) 受教育水平
aa4) 价值观和相似性
a2) 健康而稳定的婚姻所需要的积极的、非对抗的沟通方式
4. 帮助行为
a) 发生的原因
b) 影响因素
c) 特点
a1) 男性会伸出援手,女性会成为志愿者
a2) 宗教信仰能够长期的利他主义
d) 增强帮助行为
a1) 采用谴责或以退为进的技巧来激起人们的内疚感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a2) 教化培养利他主义
5. 冲突与和解
a) 引发冲突的原因
a1)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相关
a2) 竞争
a3)不公平对待
a4)误解、信以为真的假象
b) 获得和平的途径
a1) 接触、和平、沟通与和解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a2) 合作性的接触
a3) 谈判
a4) 和解行动
五、社会心理学应用 (P432-503)
6. 社会心理学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P433起)
7. 社会心理学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P461起)
8. 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P487-P503)
六、专业术语(略)(P504-507)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