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缺乏安全感的人有哪些特点?

文 / brainnews
2017-12-27 12:59

Brainnews 微健康

心理学家荣格指出“安全感是人的第一愿望”。但在如今越来越快的社会节奏和越来越难把控的生活中,人们越发觉得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安全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的来龙去脉。

安全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最早见于精神分析的理论研究。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与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就会体验的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人本主义关于安全感也有自己的解释。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结合各个学派的研究总结,安全感可以被凝练为“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即基本人际信任,才能积极地发掘自身的潜力。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缓解心中的不安全感,从而获得安全感的体验,那么如何建立“安全感”呢?

如果说拿走我们安全感的罪魁祸首是对外部与内在世界的不可控,那找回安全感的必由之路,就是寻找到可以掌控内外部世界的方法:

向外寻找安全岛——强大的认知,当周遭缺乏信息,将直接导致无法预知灾祸,所以我们必须知道的更多,认知越强大,就越能掌握“先机”。科学就是人类实现控制世界的扩张行为的成果,它保护了人类的安全岛。

向内寻找安全岛——通过“修身”,控制好自己的内在世界,来寻找永恒的安全岛。从内心通往安全岛的路径共有三条:自我防御、自我暗示、自我实现,均是帮助自我平衡好本我与超我的跷跷板,有效利用心理资源,控制好内心冲突的方法。

从小缺乏安全感的人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