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干、睡不好、脾气大,给他喝一杯润燥饮料!
来源:许尤佳育儿(ID:xuyoujia00),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很多家长都反映说,孩子平常不爱喝水,要催着喝、追着喝,尤其是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早上装满水壶带出门,放学回来一看,水壶还是满的。但秋季天气干燥,不及时补充水分,孩子很容易就会生病。为了让孩子喝水,一些家长就往孩子水壶里加各种有味道的饮料,或者煮雪梨水给孩子日常当水喝。这样做,可不可取呢?
燥,是秋季的主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燥者润之。”秋季想要润燥,补充津液,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喝温开水。白开水无色无味,孩子不爱喝,往孩子水壶里“加点料”也未尝不可。但是在这个季节,到底要往孩子水壶里加什么东西,还是有一些讲究的。
润燥有区别:清润、温润各有不同
曾有一位家长问我,一到秋天用雪梨水代替白开水给孩子喝可不可以?这位家长的做法代表了很多人:为了润燥,一味在孩子的饮食上增加某种食材,不管时节、也不顾孩子本身的体质,这样做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它忽视了两点:
其一、各地温度、湿度、气候特点都不一样,像现在10月底,北方城市已经有点冷,凉燥明显,而广州这边中午还是30℃,所以润燥的早晚、偏重肯定会有变化;
其二、各种食材有其自身的性味,即便同有润肺功效,但有的性温、有的性凉,对身体脏腑的影响、产生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像雪梨水,确实可以润燥,但梨性偏凉,对于虚寒体质的孩子而言,长期喝显然是对孩子的脾胃有影响的。
所以,润燥,也要有“清润”和“温润”之分。
1、从时节和地域来看:初秋为温燥,深秋为凉燥。所以中秋之前,以清润为主,中秋之后,以温润为主;
2、从食材来看:雪梨、罗汉果、麦冬偏寒凉,属于“清润”;蜂蜜、无花果等,性甘平,属于“温润”;
3、不建议孩子长期喝有“味”的水:孩子脾胃虚弱、体质偏寒,喝温白开水才最好的。所以清润功效的食材泡水不能天天喝,只能适量喝,一周一次即可。另外,保温瓶长时间放有“味”的水也是不好的,建议白天带温白开水回校,晚上回来有功效的茶饮或汤水。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往水里“加料”,既能让孩子爱上喝水,又同时顾及孩子的身体特性和季节特点,真正起到养护作用。深秋以“温润”为原则,多使用味甘、性平、润肺、健脾的蜂蜜或者无花果。比如我反复推荐过的秋柠饮,就是这个时节很好的饮料。
减辛增酸:给孩子多喝点酸的,把肝护好
秋季防秋燥,不只要润润肺而已,还不能忽视对肝的养护。因为秋季在五行中属“金”,肺属金,肝属木,而金易克木,所以在秋季,肺金会比较霸道,肺气盛,就会压制肝气,伤到了肝。
那么,在日常饮食上,家长们就要尤其注意把握“润肺”和“养肝”之间的关系。孙思邈在《干金要方》中提出,“辛入肺,酸入肝”,辣味饮食会助长肺金、酸味饮食会助长肝木。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秋季饮食指导:“减辛增酸”——饮食中,少点辣的,多点酸的。比如像姜、辣椒这样的食物就要少吃,而像山楂、乌梅等带酸味的水果,可以多吃一点。
在给孩子喝水这件事上,也可以采取“减辛增酸”这个这个原则。在这里,我推荐小儿酸梅汤这种饮品,味道酸酸甜甜,孩子不仅爱喝,而且还有效帮助孩子把肝气养好。
小儿酸梅汤
组成:
乌梅1个、麦冬10克、莲子8克、陈皮1克、冰糖适量。
功效:
生津除烦。
做法:
1.将乌梅、麦冬、陈皮、莲子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水;
2.大火煮开后,小火熬煮30-40分钟;
3.放入冰糖,熬煮至冰糖化开,晾温饮用。
宜忌:
◆ 3 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总是不爱喝水,也需要考虑到他是不是体内湿邪偏重、或者阳虚,导致身体内气行不畅、津液输布乏力不足。这样的话,更要注重给身体“祛湿”的工作,不要过早或者过于强调润燥,而应以健脾为主,把脾胃调养好,多食甘温食物、加强身体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