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胶囊”解决了查胃病的世界难题!无症状也要定期查胃!
健康时报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非常高,特别是近年来胃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多平时胃部没症状的人,往往检查却被查出胃癌!
在一项对全国3182例接受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的无症状体检人群的研究发现,2.2‰的人被确诊胃癌,50岁以上人群的胃癌发病率高达7‰,是胃癌重灾区!
李兆申院士在论坛现场。
近日,在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8国际临床和转化医学论坛》上,众多业内顶尖专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各国医药领域院士、科学家等齐聚一堂,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细胞、基因治疗,医用机器人等新技术进行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说,“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技术为胃癌筛查提供了很好的技术解决方案。
胃病高发,很多人惧怕查胃镜!
每年,我国被确认为肿瘤的患者约有530多万人,其中,每年死亡的肿瘤患者有200多万人,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地级市的人口。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三大恶性肿瘤占所有肿瘤病例50%。仅胃癌就造成了每年50万人死亡。
胃镜检查是胃部疾病诊断的一线方法,90%以上的胃部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出来。一定要及时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千万不要等到病情恶化时才考虑做胃镜。
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
近百项核心专利,胶囊机器人解决难题
如同平时服用胶囊药物一样,喝水吞服一粒药丸大小的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仅需15分钟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高科技胃镜检查,这就是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带来的全新胃镜体验。
“与大众熟悉的插管胃镜不同,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检查非常舒适,吞一颗胶囊就能进行胃镜检查,且全程无痛、无创、无麻醉,检查结果高度准确。”李兆申院士在《胶囊内镜的未来》报告中这样说道,“我们结合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这项技术对胃部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电子胃镜一致,而且特别适用于体检无症状人群。”
其核心技术跨越电磁控制、定位、传感、光电成像、图像处理、无线通信和器件封装等主要领域,拥有近百项国内外核心专利。这颗小小的机器人还拥有完整临床研究数据、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可、真正可精准查胃。这是一项中国自主研发成果,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技术应用于临床。
韩雅玲院士在论坛现场
心脏支架病人,告别“无镜可查”
在胃病的筛查人群中,心脏支架病人显得尤为特殊!因为心脏支架术后病人长期服用双抗药,若消化道有损伤,做普通胃镜引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比较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军区总医院终身荣誉院长韩雅玲教授说:“每年75万的心脏支架术后病人中,大出血的死亡率高于再次心梗的死亡率,也就是说,在闯过了心脏病的生死考验后,消化道大出血却成了这类病人最主要的致命杀手!”
“在支架术后各种出血死亡案例中,消化道出血的占48.7%”,韩雅玲院士说,“这意味着,很多做了心脏支架的病人,最终不是死于心脏病,而是死于消化道大出血。这些病人的消化道很脆弱,电子胃镜风险大,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安全、柔和,正适合他们。之前国内外没有适合的胃镜检查手段去安全地了解病人的情况,现在借助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开展研究,填补了国际空白。”
据悉,该项研究已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课题,这也意味着中国每年75万心脏支架术后病人面对消化道出血困扰不再“无镜可查”。
医智结合,提升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在此次医用智能机器人论坛中,人工智能、大数据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成为未来医疗的重大发展趋势。
世界消化内镜学会主席Jean-Francois Rey博士对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对消化内镜图像采集数据的实时高速分析,能使诊断准确性大幅提升。这一技术的突破,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此外,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已将IBM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应用,提高消化道疾病诊疗效率和准确性。再加上云平台技术,为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坚实的基础,将缓解中国医疗行业“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在未来,安翰在现有影像诊断产品的基础上,将研究开发更多医用胶囊机器人,如可进行活检的胶囊机器人、精准给药胶囊机器人、手术治疗胶囊机器人等。“胶囊机器人领域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安翰正在研发治疗胶囊机器人和活检胶囊机器人等十几款产品,将科幻情节变成现实。”安翰执行总裁肖国华博士表示,“相信在未来的20年内,我们一定会看到all in one(多合一)的医用胶囊机器人。”
小贴士:
这些人都应该定期查胃镜:
①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等;
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③饮食不规律、吃饭速度快、喜食腌制品等不良饮食习惯者;
④长期酗酒、吸烟者;
⑤爱生闷气者;
⑥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