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一定要根除吗?

文 / 健康界
2018-08-18 03:04

提起幽门螺旋杆菌,你是否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呢?

这个看似很专业的微生物名词,在生活中已经被不少人似懂非懂地给记住了。如果刚好您也对这个幽门螺旋杆菌有些兴趣,那咱们就河南省孟津县人民医院胃镜室的张校颜主任给我们科普一下吧!

一、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我们通常体检所采取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式有两种,即碳14和碳13。如果结果显示阳性,那就说明你被它感染了。这两种检测手段结果还是很准确的。

c14呼气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口服C14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后,如果胃部存在HP(幽门螺杆菌),则此菌就会分解尿素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二氧化碳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然后检测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有没有被标记的C14,如果有的话,代表存在HP,没有则代表不存在感染。

碳13则与碳14原理上大同小异,只是碳13放射性更小,更为安全,能够适宜于儿童和孕妇。

二、幽门螺旋杆菌的几个特性

第一,它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它的唯一自然宿主,它在人体的寄居部位是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

第二,它是唯一可以在胃酸中存活的细菌,胃酸浓度越大,它繁殖得越快。它“擅长”分泌很多黏附因子,使自己紧紧黏附于胃的上皮表面,避免被胃排空。

第三,它两侧有鞭毛,有超强的运动能力,能进行快速螺旋状移动,通过胃粘膜层,然后进行“口—口”的传播和“胃—口”的传播是幽门螺旋杆菌重要的传播方式。脱落的幽门螺杆菌也可以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管返流可以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

三、幽门螺杆菌是诱发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元凶!

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微生物的侵袭;而HP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人们把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

屋子漏雨了,当然下面的胃黏膜必定遭殃。

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经数周或数月会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所以,目前已经可以肯定地说: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

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筛查,有90%-95%的人都是HP菌阳性,远远高于其它人群;

同时如果对HP菌阳性人群进行胃镜检查,这些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

幽门螺杆菌也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超过80%的胃溃疡和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

这里的消化性溃疡说的就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目前根治HP菌就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四、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到底有多大关系呢?

答案是:两者有关联,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HP菌在发展中国家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的比例更高。中国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达50%-80%。但是,HP菌感染者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胃部症状,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患胃癌。

目前来说,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准方法仍然是胃镜,而不是体检的HP菌检测报告。HP菌阳性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HP菌阳性仅仅是胃癌发病的一个环节,人体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对于胃癌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HP菌检测的意义在于提示,提示HP菌阳性的人罹患胃病的风险会增高。但是无需恐慌,平时对你的胃多关照一些,别总是刺激它就好,并不需要采取啥特别行动。

HP菌阳性的人如果合并有明显的胃部不适症状,或者有胃病、胃癌家族史,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胃镜的进一步检查。也无需恐慌,因为这也不意味着就是胃癌了,只是尽早做一下筛查,避免漏诊而已。

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HP菌检测阴性,并不一定就不得胃癌。

五、是不是只要阳性就要对它跟进杀绝呢?

既然HP菌是造成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的常见原因之一,也与胃癌有着“暧昧”的关联性,那么我们似乎应该对其实施“赶尽杀绝”的策略才对。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HP菌并不一定致病,有研究表明: “对于一部分HP菌阳性者而言,HP菌的感染是一种“因为消化道菌群失调,缺少了抑制HP菌的其他微生物”的结果。HP菌可能仅仅是一个起指示作用的微生物,它发出提醒,告诉人们其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对人体还可能存在保护作用。HP菌在人类身体内的寄居史由来已久,除非用抗生素根除,否则HP菌通常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其后果和代价将是巨大的。我国至少有几亿人群是HP菌阳性,若都通过抗生素来根治,那引起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将是非常严峻的。

所以说呢,现在的共识是,并不是人人都需要根除身体里检测到的HP菌。

六、到底那么哪些人需要根除呢?

对于大部分查出HP菌阳性的人来说,是不需要治疗的,只需要中年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或在有上消化道不适时进行胃镜检查。

真正需要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除了有胃癌家族史人群,还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或糜烂,或是在病理检查中发现有不典型增生的,以及计划长期服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

另外,胃食管返流病、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也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同时,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筛查幽门螺杆菌非常有意义,若查出是阳性应尽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七、怎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呢?

在杀灭幽门螺杆菌的热潮中,存在许多误区,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比如说:对不必要治疗的患者过度治疗,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产生不应有的副作用;对应该治疗的患者用药不规范,导致治疗失败。更糟糕的是,反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的困难。

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自 2012 年以后,已经废弃了既往的三联用药、疗程 7 天的方案,改为四联用药,疗程延长至10~14 天。四联用药是指联合使用四种药物,其中一种为抑酸药物,一种铋剂,以及二种抗菌药。

所使用的两种抗菌药物至少应包含阿莫西林、四环素及呋喃唑酮这三种耐药率低的药物之一。

推荐的组合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其中PPI+铋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联方案具有清除率高、副作用少、费用低的优点。

八、儿童感染了怎么办?

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及药物代谢的特点,对儿童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检测指征及治疗适应征。

通俗地说,就是对儿童是否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以及是否需要治疗,都有更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用药也有不同于成人之处。

再者,虽然儿童的感染率比较高,但大约有10%会自动清除,这依赖于他们日益成长壮大的免疫系统。所以没有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不具备根除指征的,一般不建议根除治疗。

总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首先要确定是否必须进行杀灭治疗;

其次,如确需进行治疗的,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首次治疗,务求最大可能地实现首次治疗成功;

最后,对于儿童、老人及特殊情况、既往治疗失败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九、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问题

(一)在清除幽门螺杆菌的过程中,选药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要点1:目前清除幽门螺杆菌一律要求使用含有铋剂的四联药物,具体包括:一种 PPI +铋剂(枸椽酸铋)+二种抗菌素。缺少任何一种药物的给药方案均是错误的!

要点2:二种抗菌素的选择有讲究,必须在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三种药物中至少选择一种。

要点3:由于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强,二种抗菌药不可在这几种药物中选择。

要点4:不可在其它未经验证的抗菌药物中选药,诸如各种头孢霉素等。

(二)在服药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要点 1:采用每天 2 次服药法,一般在早餐及晚餐时分别服用。

要点 2:抑酸药及铋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两种抗菌药则在餐后即服。

要点 3:疗程为 10~14 天,少于 10 天则有可能未完全清除细菌,但多于 14 天也无必要,徒增费用及副作用。

要点 4:应告知患者,服药期间大便色黑、小便色深黄是正常现象,勿心慌。

要点 5:告知患者尽可能不间断地服药完成一个疗程,不要轻易中断治疗。否则杀菌不完全而且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给今后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三)服药后应注意以下要点:

要点 1:疗程结束后要检查治疗效果,需在服药结束后间隔一个月以上时间,推荐进行碳13 或碳 14 呼气试验检查。

要点 2:如果治疗失败,需要再次治疗者,不宜立即进行,应间隔数月,以使细菌恢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复治的选药更困难,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

十、小结

看了以上这些,不知道您对幽门螺杆菌是不是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不管怎样,通过我们的科普,您只要记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第一,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有关联,但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二,对于某些疾病来说,幽门螺旋杆菌的确是致病源,但它并非一定就会引发疾病;

第三,当我们体内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后,对于有些人来说,需要根除;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是并不需要根除的。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当体内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大可不必慌张,是赶它走,还是让它留,听医生的,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