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被植物神经紊乱“控制”了吗?

文 / 龙哥见解
2019-09-26 15:15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由于大脑皮质的内抑制下降,神经易兴奋,睡眠时不易引起广泛的抑制扩散,难以入睡或不够深沉,容易惊醒或睡眠时间太短,或醒后又难以再睡。长期如此,势必形成顽固性失眠。

失眠后白天头昏脑胀,精神萎靡,使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病人深感痛苦。到了晚上又担心失眠。从而,因焦虑而失眠,由失眠而焦虑,互为因果,反复影响,终为顽固性植物神经紊乱。

植物神经紊乱有哪几种类型?

厌食型:无饥饿感、进食无味,饭后肚子胀、胃胀打嗝、烧心、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嗳气空打嗝气不往下走反而往上翻?胃痛胃胀腹痛腹泻,但按胃病治疗无效。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但按胃病治疗无效。

全身型:游走性头痛、偏头痛、头晕、头憋胀、头皮发紧、头重压恶、阵发性眩晕、双眼憋胀、干涩、酸困、视力模糊、颈背腰感觉酸困僵硬不灵活或游走性疼痛,全身又有感冒样的酸困不适或有一种蚁样感、口苦口干,手心和脚心有种发热感、全身皮肤灼热感、阵热阵汗。

焦虑型:烦躁、易怒、爱发脾气、看什么事都不顺眼、情绪不稳定、人多的时候嫌烦、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心脏型:胸闷、心慌、气短、游走性胸痛、喉部哽咽、脖颈憋胀、有一种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的感觉、中医称之为梅核气,西医称之为咽炎。

抑郁型:多愁善感、恐惧、焦虑、坐立不安、无愉快感、不想说话、不愿见人、缺乏兴趣、缺乏自信、自己活着没意思、苦闷、压抑、幻听、幻觉、强迫行为、反复洗手关门、压抑、苦恼、度日如年、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自觉活着没意思、严重时产生自杀的念头。

失眠型: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睡梦中容易惊醒、睡眠质量差、似睡非睡一点动静动能听的到、醒后不解乏、总感觉睡了还不如不睡、精神不振、周身乏力、记忆力下降、丢三落四、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迟钝。

如果患有植物神经紊乱该如何自我缓解?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尽量参加一些运动:长期闷在家里对病情的缓解没有丝毫帮助,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一些适度运动,不需要太过特殊激烈,例如打高尔夫球,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等。在户外活动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调节植物神经,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心情愉悦,还能培养我们的良好心境。如果没有时间去户外做运动,也不要长期投身于工作之中,可以见缝插针的做一些短暂的休息,例如深呼吸和眼保健操,把眼睛投向窗外缓解疲劳放松身心等,切勿长期久坐。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应保证适度的睡眠:节假日时期,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应避免赖床现象,不要午睡之后晚上又睡,睡眠太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没有任何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患者因为工作性质没有在正确的休息时间内保证睡眠,即使第二天补觉,对身体也一样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应注意吃饭,睡觉,运动,工作都要讲究科学性,避免熬夜晚睡现象的发生,做到早睡早起。吃饭要规律,不可暴饮暴食,不可饥一顿饱一顿,保证三餐,不要忽视早餐的重要性。晚餐饭量也要适中,睡前进食太多会给肠胃造成负担,对睡眠质量也会有一定影响。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植物神经紊乱患者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清淡的蔬果类食品,避免可乐,油炸食品,垃圾食品等刺激身体的食物,也不要长期依赖于咖啡,酒精,药物等,这些东西可能会给你的大脑造成暂时性的兴奋,但长期服用对植物神经紊乱患者的身心健康毫无益处。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病,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和植物神状,患者自觉症状繁多,精神负担极重,总怀疑自己得了什么人病没有被查出来,经的功能失调,所以患者不仅有头痛、失眠,烦躁、厌食、焦虑抑郁等大脑功能紊乱的症状,而且还会出现循环、消化、内分泌代谢,生殖系统等功能失调等症状,但做各种检查站,检查反而正常,患者自己非常压抑苦恼。

植物神经紊乱是五脏引起吗

五脏被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分,则阳偏胜,而发为狂病;邪入于阴分,则阴偏胜,而发为痹病;邪搏于阳则阳气受伤,而发为巅疾;邪搏于阴则阴气受伤,而发为音哑之疾;邪由阳而入于阴,则从阴而为静;邪由阴而出于阳,则从阳而为怒。这就是所谓五乱。

植物神经紊乱五脏失调

五脏之气失调后所发生的病变: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肾气失调则为呵欠、喷嚏;胃气失调则为气逆为哕,或有恐惧感;大肠、小肠病则不能泌别清浊,传送糟粕,而为泄泻;下焦不能通调水道,则水液泛溢于皮肤而为水肿;膀胱之气化不利,则为癃闭,不能约制,则为遗尿;胆气失调则易发怒。这是植物神经紊乱五脏失调的病变。

植物神经紊乱多是由于自身情绪引发,中医讲七情,七情不宁是植物神经紊乱主要原因之一,在引发五脏损伤,各项功能不能正常运行。针对植物神经紊乱可以养五脏元气,调七情安心神,恢复正常生活。

一、营卫五脏:调五脏,养元气,使五脏恢复正常的功能。

二、养血安神:养全身血气,调脾胃,养心神,使心肾相交。

三、调合七情:七情发病、内发、外发、病之源。以疏导情志,让七情调合,脏腑与情志相合达使疾病逐渐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