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诊断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文 / 类风湿论坛
2020-03-10 16:31

类风湿诊断需要做以下检查:

(1)滑液检查。外观呈混浊的草黄色浆液,黏稠度降低,黏蛋白凝固不全,可见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对类风湿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2)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ESR),可作为判断炎症活动度的可靠指标,其升降与类风湿的活动度相一致,也可作为判定疗效及诊断的指标。

正常值:儿童每小时< 10mm;成年男性每小时0 ~ 15mm;成年女性每小时0~20mm;类风湿轻度活动时每小时20~40mm;中度活动时每小时40~80mm;高度活动时每小时>80mm。类风湿患者的血沉增快可不受抗风湿药治疗的影响,这一点可与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血沉迅速下降)相区别。关节肿痛明显好转,炎症现象已消退,血沉仍持续增快或不下降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时有可能复发或恶化,但也有血沉始终正常而病情复发或恶化者。血沉增快提示组织的损害,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虽无特异性,但在疾病的鉴别与诊断及疾病活动度判断方面有一定价值。若患者表现.为关节痛,临床症状很少,血沉尤其是多次检查正常者,则很难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3)抗链球菌溶血素“O”

简称抗“O”或ASO。正常值约250单位~ 500单位,此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有人分析,类风湿患者中抗“O"升高占30%。菲丝等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

①抗链球菌溶血素型: ASO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时,见于风湿热。

②凝集型: ASO正常,类风湿因子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

③混合型: ASO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见于类风湿。

④正常型: ASO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可除外类风湿。

(4)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身体内产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人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结和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浆细胞也可产生。检查类风湿因子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乳胶法,最常用,类风湿患者约有70% ~ 85%出现阳性,15% ~ 30%为阴性;致敏羊血球凝集试验(简称SSCA或SCAT),此法较敏感,1:64以上为阳性,1 : 160以上有意义,类风湿患者约有70% ~ 100%出现阳性,小儿病程久者为27%。

在评价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典型和肯定的类风湿患者的RF阳性率仅在80%左右,不典型和初患病例的阳性率较低。

②RF阳性也可出现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其他慢性炎症及恶性肿瘤,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牛皮癣、结节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麻风、矽肺、膀胱肿瘤、白血病等。

③正常人群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在5%左右,老年人的阳性率可达20%左右。

④类风湿因子多见于具有关节外病变的类风湿患者,如皮下结节、血管炎、心肺损害等。

⑤类风湿因子的滴度越高,出现越早,则病变越可能向严重方向发展,故RF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由此看来,把RF阳性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绝对证据是不对的,而有些人看到RF阳性的结果时忧心忡忡,以为自己患了类风湿,这显然也是不正确的。这一切都是“类风湿因子”这一名称造成的误会。我们知道,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lgG免疫球蛋白,任何能引起抗lgG的免疫球蛋白增高的疾病,都可以造成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只见于类风湿患者。

(5) C-反应蛋白。亦称丙种反应蛋白,简称CRP。正常人为阴性,类风湿早期和急性风湿时,血清中可达33mg,其阳性率为80% ~ 90%。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是反映炎症的良好指标。

类风湿活动期明显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得早,消失也快。CRP含量越多,表示病变活动度愈高。炎症恢复期,若CRP阳性,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

CRP阳性,也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组织坏死、心肌梗死、肝炎、菌痢、结核、疫苗接种之后等。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故临床上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指标。

(6)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测定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用于类风湿与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类风湿患者HLA-B27为阴性,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 ~ 100%为阳性。健康人阳性率约为5% ~ 9%。

类风湿120问答网:网聚天下类风湿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