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救治于后不若摄 养于先!
医生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
现在脊柱病已经成为职业大病,颈椎 腰渐渐的在走下坡路,如今医院做理疗的基本都是人满为患。医学是在进步,可是还却没有减慢脊柱蜕变的步伐,想想曾经父辈的一代,为了生活,体力劳动是从早到晚,他们却没有像现在的年轻人那么脆弱。
脊柱类病的病因都是衰老+劳累--劳累并非就是体力劳动,而是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开车、坐车、家务、电脑、打牌、织毛衣、玩游戏等。例如:近年来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因为学习姿势不佳、玩电脑游戏,早早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现象越来越多。在这一年多的交流发很多年轻出现椎间盘“变黑”(反映椎间盘退变(也就是老化)。这说明,椎间盘的衰老比我们以前认为的要早得多。iPad等高级游戏机的出现,将加重这一情况。
临床上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大部分都是以保守治疗为主,很多病友认为治我的轻应该保守治疗就能根治,还有很多人认为手术能根治,其实颈椎病的手术的标准非常高的,不是说是颈椎病就能做手术,脊髓型的一般医生建议尽快手术,因为脊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但是很多病友不知道,保守治疗和手术不可能解决疾病的基本因素--“衰老+劳累”。也就是说,治疗无法根治“退变 手术是“没有办法的好办法”,也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打个比方,手术类似救火,不可能根治火灾隐患,但是再次出现火灾,还能再救。
现今颈椎病的发展速度让很多医生都感到惊讶。甚至有未成年的孩子 竟然也患者颈椎病,让很多医生也无从下手,其实很多医生知道你是颈椎病引起的,去骨科看。没有达到手术的指标是不能做的。所以又到康复理疗科,做推拿正骨 针灸 小针刀等等的物理治疗,然而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头痛的事情,也是医学的失败,值得认真反思。美国心脏协会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如今的医生都聚集在一条泛滥成灾的河流下游,拿着大量经费研究打捞落水者的先进工具,同时苦练打捞落水者的本领。结果,事与愿违,一大半落水者都死了,被打捞上来的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与日俱增,越捞越多。事实上,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作为医生,不能坐着等人得病,而应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人“落水”。
颈椎病俗称不死的癌症,症状可以治疗,但是蜕变是不可能根治的,颈椎病从轻到重逐渐累及肌肉、椎间盘、椎间关节、椎动脉、神经根和脊髓,是一个稳定性逐步丢失和代偿的过程。只要走向正常的蜕变是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现在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诱发病因。这点是没法的改变的,工作用电脑,手机,玩游戏,这些因素不可能去除,所以颈椎病不预防我敢肯定未来十几年,脊柱慢性病在中国将呈“井喷式”爆发。如果“井喷”真的发生了,这将真的不敢想象。现在按摩店是越来越多,今后肯定会更多,推拿正骨也会越来越多,医生的手术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下去,根本是无法阻止颈椎病的发展,所以今后应该转向预防与治疗并重,将“末端治理”变为“源头治理”。颈椎病健康问题,绝不能靠打针吃药手术,而要靠预防为主。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才说明医生的本领越来越高,医学越来越有希望。
颈椎病患者对颈椎的认识不够许多患者甚至医生都认为,通过按摩、牵引、理疗之后,颈部不痛了就等于颈椎病治愈了;通过药物、牵引治疗后手不麻了,颈椎病就治好了;通过按摩等治疗之后,不眩晕了,颈椎病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我们大错特错了!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颈椎病。应该认识到,颈椎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从短暂的疼痛向长期疼痛的发展;从疼痛缓解消失到眩晕、心悸、视物模糊的出现;再到肢体麻木的出现;再到四肢无力、大小便无力的出现等等;这是一个症状逐渐加重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擅长防病的人。遗憾的是,不少医生错误地认为:谁的病人越多,谁的本事越大。很多医院跑马圈地,盲目扩张,有的医院床位数甚至超过6000张,成为世界罕见的“巨无霸”。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还大量引进“高精尖”设备。如此一来,大医院形成“虹吸效应”,抽空了基层的优秀人才,导致患者过度集中难以分流,医院的扩张速度赶不上病人的增长速度。因此,大医院医生整天疲于奔命,都在忙着“治已病”,哪有精力“治未病”?
医学是在进步,可是颈椎还是在增长,不是医疗技术在下降,而是颈椎病没有预防措施,光靠医疗手段,根本无法阻止颈椎病的发展速度,自己的健康不要什么都交给医生。病三分治疗七分预防,这个道理我想谁都懂,可是现在的人恰恰倒过来七分治疗三分保养都没做到。观念的改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是越来越差。终究会想近视一样。
如果此文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并转发提醒更多病友阅读,与我们一起,关爱生命,守护健康,传递正能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