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透了!寒潮之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心过冬?

文 / 海尔国际细胞库
2021-01-05 19:20

这两天,号称8年来的最强寒潮终于到货了,21个省会级城市气温创新低,体感十分“冻人”。

冬天向来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极寒的雨雪天更加大了“暴击力”。


与以往六、七十岁为主的患者结构不同,现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主力军”是中青年。年龄最小的心梗患者才18岁,40~50岁之间的患者更多,这几年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多发年龄段。


冷天刺激,容易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收缩、血压明显升高,从而导致血管破裂,引发脑溢血,也可能导致心衰的发生或加重。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可能发生冠脉血管痉挛,出现心绞痛的加重等症状,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为何冬季易高发心脑血管疾病?

气温降低

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高。这时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7%,多数心脏病发作是发生在温度降至12℃ 或以下。


体力活动减少

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受力和调节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然而冬季时体力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相对减少,像打牌、较长时间的饮酒聚会等活动,容易摄入烟酒,会危害心脏健康,还容易出现争吵、急躁情绪等,对整个身心健康都不利。



胆固醇高

高胆固醇血症离冠心病只有一步之遥。冬季人们更容易摄入高盐、高脂类饮食。吃得多、动得少,很容易导致代谢下降,血液循环减慢,引起肥胖,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也明显升高。



而胆固醇和血压的变化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增加患者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


空气污染

冬季普遍空气质量较差,而空气中的PM2.5等污染物会加快心率,血压升高,激发血管炎症反应,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引发心脏病;


另外,雾霾天的气压较低,空气中的氧含量也比较低,心肺功能较弱的人群,在室外活动容易造成缺氧。



研究表明,在大气污染的急性效应下,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急诊、门诊和死亡增加。


适应能力减弱

寒潮来袭,人体的适应能力会相对减弱,抵抗力也会下降。这时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后,肺的氧交换能力减弱,心脏负担就会加重,容易诱发心血管问题。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然过冬


1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太大。


2 多运动

天气适宜时多参加户外运动,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 D 的吸收。


3 注意保暖

寒冷天气注意保暖,气温零度以下和雪天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防护。


4 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出行

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要外出应戴上防霾口罩。

5 避免劳累

按时休息,避免劳累,多喝水,预防呼吸道感染。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

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治疗手段,在干预心血管疾病的问题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科学家长时间对于干细胞的研究实践证实,干细胞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经表现出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分化为心肌细胞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后导致心脏重构,而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减少心肌损伤,诱导心肌细胞再生,从而增强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干细胞疗法可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诱导剂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促进心肌边缘区血管再生,增加缺血区的微血管密度,改善血液供应。

抗凋亡作用

干细胞可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减轻心肌结构损伤,逆转心肌受损情况,改善心力衰退的进程。

旁分泌作用

干细胞移植后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抑制炎症反应、抗纤维化过程。

希望干细胞疗法能够早日运用到临床治疗,帮助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拯救生命,迎接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