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脑梗,都有一个病根儿!抓住了,你就有救了

文 / 杏林春暖
2019-08-20 10:15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仁爱国医”。列位看官,说起心脑血管病,我们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梗、脑梗、脑供血不足、心律失常等等。临床上有不少人,属于一体多病,兼具上述的种种症候。其实,你可知道,所有这些常见的心脑血管病,都有一个共同的诱因,这就是“气虚血瘀”。

为什么要这么说?列位看官,我们知道,这心脑血管病的根源,就在于血的流动不畅。血的流动靠什么?中医认为,靠气的推动。气不足,血不得行。血不行,则成淤化滞。气不足,身体为了把血液更好地供应上去,于是加大力量,形成高血压。血有瘀滞,形成栓塞,造成脑梗心梗。血淤日久,损伤血管壁,造成动脉硬化。总而言之,气虚血瘀,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根本。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理论是谁说的?这当然不是“仁爱国医”凭空杜撰了。君不闻“气不虚不阻,血得气而不滞”这句话吗?说的,就是气血相依,气行则血行的问题。而针对这样的问题,当代临床大家们也都潜心研究,总结出不少的好办法来。今天,“仁爱国医”就为你介绍一张好方——

气滞血瘀症见半身不遂,偏枯不用,肢软乏力,语声低微,言语不利,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患肢浮肿,舌淡紫或有瘀斑,舌淡苔白,脉细涩或细弱。治宜益气活血,行瘀通络。

准备黄芪30到60克,葛根15到30克,桑寄生15到30克,丹参20到40克,生山楂9到15克,川芎6到9克,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取药汁300到400毫升,每日一剂,分2到3次温服即可。

这个办法谁出的?它的拟制者,乃是李艳波医生,历任伤寒、温病、中医科副主任,从医30多年,在心脑血管病等领域取得了骄人业绩。补气益髓汤治疗冠心病研究,在当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李艳波医生虽然不总出诊,但是李艳波的精湛医术,却一直影响着我们莘莘学子。上面这方,实际上就是李艳波医生的临床经验方,体现了补气益髓的治疗方。

脑梗属中医“中风”、“中经络”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生主要因素在于平素气血两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房室劳累,外邪侵袭所致。笔者认为其病位在脑,病机为痰浊瘀血痹阻经络,使气血不能周流,清阳之气不得舒展,所以治疗在辨证的前提下,以化痰行瘀、活血通络为其主旨。经临床观察脑梗死患者只要及时正确治疗,并尽早配合针灸、按摩、理疗等康复疗法,可减少患者肢体遗留残疾。本病既应重视治疗,更应注意预防,凡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等脑梗死危险因素,都应积极治疗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平时应节制肥腻酒食,忌辛辣,戒躁怒,节房事,适当锻炼身体,坚持服药调治,防止发生脑梗死。

此方如何补气益气?用的是黄芪、葛根、桑寄生。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肺、脾经,可以很好地补益心肺之气。那葛根,性味甘、辛,凉,入脾、胃经,功在升阳止泻,可以提振脾胃之气。那桑寄生,性味苦、甘,平,入肝、肾经,功在补肝肾,强筋骨。它在这里可以补肾气。就这样,三味药,将上中下三焦之气补了个遍。须知,一身之气的畅行,离不开心肺、脾胃和肾的综合作用。三者偏废哪个都不行。

此方如何活血益髓?用的是丹参、生山楂、川芎。那丹参,性味苦,微寒,入心、肝经,可以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在这里,它主要活心血。那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可以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它在这里主要活中焦脾胃之血。那川芎,性味辛,温,入肝、胆、心包经,功在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在这里,它主要可以活肝血。

就这样,六味药,补一身之气,活一身之血,将气虚血瘀的问题很好化解,让诸多心脑血管病的改善,有了基础。

此方作为经验方,临床上是有一些加减法则的。比如失眠多梦的,可以加炒枣仁、夜交藤。比如因为气滞血瘀而疼痛明显的,加香附和元胡。再比如体倦疲劳明显的,加党参和五味子等等。同时,有根据气虚和血淤孰轻孰重,可以随机调节药量。总之,若能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此方,效果是更加值得期待的

温馨提示:本文由杨殿恒整理发布,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18211123050),您的健康是我们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