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疑似"冠心病"的人群,其实是一种隐性疾病~专情绪疾病!
情绪疾病的「补充疗法」分享一下病历:
汪小姐(化名)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辛苦地考上高考,在公家机关上班才没几年,就因业务分配的问题导致和同事不睦,渐渐的被同事孤立起来,连直属长官也视若无睹,让她整个人开始胸闷、心悸、肩颈酸痛、肠胃不适,甚至不断的自怨自艾,埋怨自己为何当初要辛苦走上这条路。
食不下咽的她日益消瘦起来,而两眼挂着的黑眼圈,让人一眼望去就知道她晚上应该难以成眠。某天夜里,汪小姐被心急如焚的家人发现独自一人在大厦顶楼徘徊,于是隔日便由家人陪同来到诊间。
她边哭边诉苦:「为什么那么不公平,我的辛苦值得吗?为什么只有我被霸凌…」
除了让她有些时间宣泄外,我也关心她身体的不舒服:「妳看妳胸闷、心悸、黑眼圈什么的,连身体都在替妳叫屈了,真的得好好让我帮帮妳」。
「所以你能怎么帮我?难道你能叫长官公平点吗?」她的无奈与委屈全写在脸上。
「我们的经验是,类似这样受到外在过大压力的状况,管理情绪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会变得很不听话,这个时候想要想出好方法面对问题就更难了」。我继续说:「所以得看如何先稳住自己。自己这边毕竟是比较好掌握的」 。
当然,情绪或压力疾病的治疗,不单单是药物治疗,其他如生活作息的安排、寻找适合舒压管道、适时休养、足够的营养等,都能让大脑与神经系统稳定下来。
在我的安抚说明下,她稍微平静了些,对于非药物的治疗她表示愿意尝试,至于药物治疗,则有些犹豫。
「我听人家说,一旦吃药就不能停,我不要被药物控制」,汪小姐面有难色。
「一辈子吃药,不是治疗的唯一准则。就像骨折需要石膏好等待骨头复原一样,有时候我们会暂时接受一些医疗上的帮忙,让脑子复元。有些人因为病情之故,不得已只能长期服药,而妳的状况,目前我不认为有长期吃药的必要」。
「所以医师你说吃药有可能不用吃太久?」
「医学上的一个观点是,过大压力导致的情绪障碍,脑部情绪中枢的某些神经传导物质功能就会不足。我想提供的治疗就像一种『补充疗法』,正如口角炎是缺少维生素B2,尽快补充B2就会尽快改善;妳的状况我帮妳补充一些神经传导物质的功能,就能尽快好起来。而日后饮食正常,就不用补B2;所以情绪调节的功能若恢复,以后也不见得需要一直吃药的」。
透过耐心的解释,汪小姐似乎可以接受我的说明。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改善了很多,整个人也神清气爽起来。而同时替她安排的心理治疗疗程,也在恢复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此同时,药物也顺着简化,并开始介入预防复发的策略。
相信汪小姐若能因这次的事件而有所学习,让自己借此懂得照顾自己的方式,就离断药之日不远矣。
写文不易,喜欢我的点击关注一下我的头条号,给个赞赏更多精彩内容会呈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