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组和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浆代谢物差异

文 / 夏商周文化圈
2017-12-24 14:47

重冠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组和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浆代谢物差异

我们的研宄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严重冠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组和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浆代谢物差异。通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P<0.05:),校正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和检测批次,我们一共筛选出10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1个代谢物因重复定性实为未知代谢物)。这些组间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主要包含51种磷脂、10种肉毒碱、8种游离脂肪酸、5种胆汁酸代谢中间产物、3种氨基酸和7种未统一分类代谢物(吲哚、己酮酸、4-吡哆酸、水杨尿酸、咖啡因、睾酮、对甲氧基苯乙酸)。为了防止n次检验可能带来的I类错误、降低假阳性结果出现的概率,我们又进行了校正,将显著性差异的阈值设置为后,我们从105种差异代谢物中筛选出了6种差异最为显著的血浆代谢物(吡哆酸、棕榈酸、亚油酸、脂酰肉毒碱(14:1)、石胆酸、磷脂酰甘油(20:3/2:0)),这6种代谢物的血浆水平皆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我们还通过使用模型分析了校正危险因素后这6种代谢物对冠心病患病风险的预测能力,6种代谢物皆表现出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显著正相关,OR值范围从棕榈酸的7.24到石胆酸的2.79。差异代谢物中脂质代谢(磷月旨、肉毒碱、脂肪酸)占总代谢状态改变的大半部分,可见我们的研宄验证了既往研宄所报告的脂质代谢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的研宄也发掘到了一些新的与冠心病病理生理过程相关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冠心病患者组和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浆代谢物差异

棕榈酸在我们的研究中冠心病组患者血浆棕榈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是冠心病疾病相关性最高的代谢物之一,同时是冠心病发病风险预测能力最高的代谢物,这与近期JuYeonPark等幵展的冠心病人群血浆脂质代谢组学的研宄结果一致丨6]。棕榈酸(16:0)是与人体最相关的饱和脂肪酸,占人类每日摄入的总饱和脂肪酸的一半。摄入饱和脂肪酸能够通过增加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增加冠心病风险虽曾是业界共识丨7],但近期的多种研宄从动物实验到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皆证实上述结论似乎过于武断,研究中发现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可能在冠心病发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8-10],比如硬脂酸和一些中短链的饱和脂肪酸(4:0-10:0)在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上就极缺乏证据,甚至己经有研究证明他们至少不会通过影响机体胆固醇循环和脂蛋白水平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尽管如此,其中棕榈酸单独的致冠心病作用得到了多个大规模荟萃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一致性认同[13-15],研宄证实棕榈酸不仅继承了以往关于饱和脂肪酸升高血浆胆固醇的致病机制[16],而且被体外实验证实能够通过触发多种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从而具有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潜力。亚油酸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经过我们的研宂分析发现亚油酸的血浆水平每升高1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将增加6.13倍;

冠心病患者组和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浆代谢物差异

虽然众所周知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冠脉保护性作用,然而近期一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根据双键位置的不同各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不尽相同,著名的冠脉保护能力其实主要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发挥的。而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在最近的研究中被发现摄入增加后会提高5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发病风险[21]。我们发现的血浆亚油酸水平与冠心病患病风险正相关的结果与上述结果正相得益彰。同时关于亚油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学机制学界也已经有所探索:许多研究发现亚油酸水平升高将伴随着氧化型油酸代谢物的升高,而OXLAMs具有诱使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及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还有研宄发现亚油酸本身能够通过激活NF-KB和TNF相关炎症通路诱导内皮细胞产生损伤和功能紊乱。

“此文章为健康的小田园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