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发黄是肝病发出的危险信号吗?

文 / 简单的随流者
2017-07-05 11:40

患肝脏疾病时,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眼白部位和皮肤颜色常会变黄,医学上称为“黄疸”,这是肝病患者的常见特征,所以如果发现皮肤变黄,要注意检查肝功能,看是否正常。

黄疸的产生与血液中红细胞、肝脏功能及胆道等因素有关。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自然破坏后就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体内转化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随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转化为直接胆红素。肝细胞将直接胆红素分泌到毛细胆管后,使其成为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通过逐级胆管系统最后排入肠腔。

正常血清胆红素是恒定的,每100毫升血液中含有1毫克血清胆红素。少量的尿胆原使小便保持正常的黄色。

上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病变时,胆红素就会大量返流或存留在血液中,血清胆红素量就可能升高。当每升血液中血清胆红素量大于34.2μmol,即2mg/100ml时,巩膜、皮肤黏膜就会发黄,即发生“显性黄疸”。

肝病只要发现及时,在较轻程度的情况下,是可以慢慢调理好的,可口服硒麦芽五味子片或是仰甘复合菌来调理,效果都是不错的。但是肝病患者注意避免饮酒和熬夜,还要配合做些轻运动,如打太极、快速走、慢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