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人群死亡风险居高,两项研究再敲警钟

文 / 健康时光在路上
2020-10-10 08:53

转自《国际糖尿病》

编者按:众所周知,T1DM会增加死亡风险,严重威胁中青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受限于既往研究的规模、随访时长、不同区域,目前对T1DM的长期生存认识尚不充分。T1DM的死亡风险究竟如何?不同年龄段T1DM患者的死亡风险是否存在差异?导致死亡的直接罪魁祸首又是什么?是否会受到年龄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T1DM的长期生存如何变化?本期,小编选取EASD 2020中两项大规模,长随访的研究,聚焦T1DM长期生存,为亲爱的读者解答上述疑惑!

20余年纵向研究表明T1DM人群死亡提前近7年!

Fremantle糖尿病研究I期(FDS1)是澳大利亚的一项纵向观察性研究,基于社区分析T1DM人群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FDS1-T1DM队列与FDS1-非糖尿病队列按照性别、年龄、居住地匹配。所有受试者自1993年至1996年参与FDS1,随访至2017年底,平均随访20.7±5.7年。随访期间,研究团队通过澳大利亚数据系统追踪受试者的死亡情况,并依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中的死亡类别及死因类别进行分类分析。研究者计算T1DM队列、非糖尿病队列死亡率(MRs),T1DM队列/非糖尿病队列的死亡率比(MRRs),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T1DM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比(HR)。

T1DM队列、非糖尿病队列中605例受试者基线时平均年龄为43.1±15.3岁,59%为男性。T1DM队列中121例受试者糖尿病平均病程为12(3~21)年,确诊时年龄为29.5±11.6岁。在12541人年的随访中,T1DM队列中55例(45.5%)死亡,死亡率为25.7/1000人年;非糖尿病队列中88例(18.2%)死亡,死亡率为8.5/1000人年。见图1。

图1 随访20余年间,T1DM队列死亡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队列

T1DM队列/非糖尿病队列的粗死亡率比为3.04(95%CI:2.13~4.31)(P<0.001)。35~44岁年龄组,死亡率比最高(>20)。年龄越大,死亡率比越小。至75~94岁年龄组,死亡率比仅约为2,且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35岁年龄组,T1DM队列无死亡,非糖尿病队列死亡3例(自杀或药物滥用)。

表1 年龄相关的T1DM队列/非糖尿病队列的粗死亡率比

T1DM队列全因死亡HR达3.44(95%CI:2.45~4.83,P<0.001)。经年龄、性别、Charlson合并症指数(不包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调整,HR降低至3.15(95%CI:2.20~4.51,P<0.001)。T1DM队列的平均死亡年龄远低于非糖尿病队列,死亡年龄相差达6.6(95%CI:2.0~11.2)岁。T1DM队列中的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远高于非糖尿病队列(45.5% vs. 32.7%)。

长达20余年的随访中,基于社区的T1DM人群死亡年龄比非糖尿病人群提前近7年,而其中,近一半死亡归因于心血管疾病。这项研究再次强调了T1DM患者过早死亡风险大,预防心血管疾病仍是重中之重。

近20年来,T1DM的诊断、治疗发展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展,临床实践也不断在优化、完善。那么,近20年来,中青年T1DM患者死亡风险是否有所改善呢?小编带您来看下面这项全国范围内的大数据研究。

2004~2017年,<50岁的T1DM患者绝对死亡率略有下降

这项研究纳入苏格兰国家登记处中2004~2017年<50岁的27935例T1DM患者。研究团队获取受试者的死亡相关数据,死亡原因参考ICD-10,采用间接标准化法计算标准化死亡率(SMR),SMR=观察到的死亡例数/预期死亡例数;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事件发生率(IRR)的时间效应。

结果显示,27935例T1DM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56岁,44%为女性。2004~2017年(平均随访8.99年)共计1138例患者死亡。调整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社会剥夺水平后,<50岁的T1DM患者死亡率随时间推移而显著下降(IRR=0.983,95%CI:0.967~0.998,P=0.03),相当于每年降低1.7%(95%CI:3.3%~0.2%)。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2017年男性SMR分别为3.1、3.6,女性SMR分别为4.09、4.16,其间男性SMR始终低于女性。见图2。

图2 2004~2017年间,女性T1DM患者SMR始终高于男性

病因特异性死亡率(2004~2016年)分析显示: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DKAoC)死亡占死亡人数的20.8%,且未随时间推移下降(IRR=0.975,95%CI:0.94~1.011,P=0.168)。其中,79.3%的DKAoC死亡发生于院外。
  • 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死亡人数的27.6%,但随时间推移显著下降(IRR=0.946,95%CI:0.914~0.979,P=0.002)。见图3。

图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死亡保持稳定,心血管疾病死亡逐渐下降

T1DM患者死亡原因最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心血管疾病。而在不同年龄段中,病因特异性死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 在10~19岁、20~29岁的年龄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随年龄增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作为死亡原因占比降低。
  • 在30~39岁、40~49岁的年龄段,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随年龄增长,心血管疾病作为死亡原因占比升高。见图4。

图4 不同年龄段的病因特异性死亡率分布

尽管随着时间推移,<50岁T1DM患者的绝对死亡率略有下降。然而,T1DM对<50岁人群死亡的相对影响并未改善,特别是女性群体。未来还应采取更多有效策略以预测院外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有效预防,同时,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也仍任重道远。

结语

这两项长期随访研究同时证实了T1DM患者存在高死亡风险,尤其是中青年T1DM患者。其中,心血管疾病、院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是最常见的两种死亡原因。这些年,随着心血管获益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心血管疾病死亡呈好转态势。然而,院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导致的死亡尚未好转,且严重威胁青年T1DM患者的生命,这对于广大临床工作者来说,是响钟,亦是挑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