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检查指标“金指标”!
很多人都遇到这样的情况:
去医院做检查,拿到报告单却看不懂,报告上都是“↑、↓、+”,医生又没工夫细讲,看一眼报告单就直接开药。
那到底你的化验报告单是怎么回事呢?
糖尿病
糖尿病相关基础检查项目有很多项,
比如:尿糖、血糖、OGTT、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胰岛素、血脂、尿微量蛋白、尿酮体、乳酸等项目。
本期先介绍其中几项。
1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意义:
参考值为4%~6%。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清蛋白(GSP)指标意义:
参考值为1.18~2.2mmol/L。反映的是此前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这两个指标可结合血糖用于发现糖尿病;判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达标。
空腹血糖只是测的某个时间点的值,受干扰程度相对较大。
而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临床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指标”。
刚开始治疗的糖尿病人,每3个月检测一次,血糖控制得好了,调整为6个月检查一次。
2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GLU)指标意义:
正常参考值:3.9~6.1mmol/L。它间接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人体的血糖水平会随着进食、运动等活动发生变化。
而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相对稳定,能够反映人体真实的血糖浓度。
空腹血糖受损:是从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这阶段,患者如果注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话,血糖有可能逐渐变为正常。
否则的话,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
调查显示,空腹血糖受损者,经过积极预防,约有1/3在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有1/3维持不变,另外1/3转为正常。
因此,这些人也应该经常检查,并且积极预防。
3
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GLU2)指标意义:
参考值:≤7.8mmol/L。可间接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
若餐后2h血糖浓度≥11.1mmol/L,结合临床可诊断为糖尿病。
若餐后2h血糖浓度≥7.8mmol/L且<11.1mmol/L,考虑为糖耐量异常,应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耐量异常(IGT):是介于糖尿病与正常人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据有关研究报道,每年5-8%这样的患者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此外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危险性也大大提高。
血糖指标总结: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统称为糖尿病前期。积极调整有望恢复正常。反之,发展为糖尿病。
作为糖尿病患者,理想情况下血糖应控制在:
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8.0毫摩尔/升。
4
葡萄糖耐量试验: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指标意义:
2小时葡萄糖<7.8mmol/L为正常。多用于可疑糖尿病病人。
OGTT是确诊糖尿病的金标准。对怀疑有糖尿病者,均须依赖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做出最后诊断。
一旦出现2小时葡萄糖≥11.1 mmol/L,就确诊为糖尿病。
2小时葡萄糖处于7.8~11.1mmol/L范围内,判断为糖耐量损伤,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
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能用于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
5
尿糖:
尿糖(U-GLU)指标意义:
正常为:阴性。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
但尿糖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血糖与尿糖并不完全一致,例如:
有的患者尽管血糖很高,尿糖却呈阴性;妊娠期妇女会出现血糖不高,但尿糖呈阳性。
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高血压
当血压值: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除了直观的血压数值外,高血压还需做一些其他的相关基础检查项目,比如:
血脂、生化、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尿常规、动态血压监测等。
本期先介绍其中几项。
血压测量:
人体血压受许多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能仅根据一次血压测量结果就确诊高血压。
至少2次在非同一天安静状态下(每次测量血压时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得血压升高方可诊断高血压。
但是很多人在家里自己测量的血压时正常的,去医院测得的血压就偏高了。
怀疑是自己的血压计测量的不准?换了血压计还是一样的结果。
那么很有可能你是“诊室高血压”患者。为了进一步确诊,这类人需要做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
什么是“诊室高血压”?
如果在家测量时血压在正常范围<135/85mmHg,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白昼动态血压收缩压<135mmHg舒张压<85mmHg。
就可以明确存在诊室高血压(也称为白大衣高血压)。
目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还是依据诊所测量的数值。所以,诊室高血压也是高血压。
调查发现,在高血压患者中,诊室高血压占9%~16%。
目前研究发现诊室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年轻、女性、非吸烟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血脂:
通过血脂检查,可以预防或知晓是否患有肥胖症、动脉硬化、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以及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
(对于血脂的正常值,各医院参考标准可稍有差距,以每张化验报告单上的参考值为准。)
1
总胆固醇(TC):
TC指标意义:
参考值:2.8~6.5mmol/L。
TC↑: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TC↓: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病、肠道吸收不良或营养不良等。
2
甘油三酯(TG):
TG指标意义:
参考值:儿童<1.13mmoL/L,成人0.56~1.70mmol/L
TG↑:会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还可引发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老年痴呆,男性性功能障碍,加重肝炎等。
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 1.3毫摩/升的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TG↓: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肝损害、垂体机能减退、脑梗塞、吸收不良等。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HDL-C指标意义:
参考值:1.03~2.07mmoL/L。
HDL-C被视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总胆固醇(TC)与HDL-C的比值越低,心脑血管系统就越健康。可以简单的理解为HDL-C越高越好。
HDL-C↑: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数值越高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小。
HDL-C↓: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指标。数值越低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大。
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指标意义:
参考值:1.0~4.4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对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LDL-C含量越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高,且心脑血管疾病病变程度越高。
LDL-C↑: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对于肝功能不全者,长期LDL-C偏高,可诱发脂肪肝。
LDL-C↓: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骨髓瘤、创伤和严重肝病等。
5
载脂蛋白AⅠ(ApoAⅠ):
ApoAⅠ指标意义:
参考值:1.2~1.6g/L。
ApoAⅠ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HDL每升高0.1,冠心病的发病率下降50%。
ApoAⅠ↑:见于服用抗癫痫药、长期过量饮酒、妊娠、肝肝脏异常等。
ApoAⅠ↓:常见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症等疾病的患者。
6
载脂蛋白B(ApoB)指标意义:
ApoB指标意义:
参考值:0.8~1.2g/L。
ApoB↑:见于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等。
ApoB↓:见于见于心肌局部缺血和肝功不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