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

文 / 医药卫生报
2021-04-22 09:11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就把柴火烧。这是豫东南地区流传的一句口头语,意思是,茵陈蒿在立春时节是一味清肝利胆的中草药,出了正月,气温回升,植株快速生长,药效也慢慢丧失,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茵陈属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主要生长于低海拔地区河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在山西、河北、山东、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广东等省比较常见,有的地方也叫牛至、马先、安吕草、蒿蒿棵等,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质脆,易折断。中医认为,茵陈具有清利湿热、疏利肝胆的作用。幼苗也是当地人餐桌上一道别具风味的时令小菜。

早在20世纪60年代,农村生活并不富裕,卫生条件差,春季常会流行急性甲型肝炎,得了这种病会出现虹膜黄染,皮肤发黄,尿液呈浓茶色,还会出现胃肠道症状,腹胀、食欲不振等。俗话说,单方验方治大病。这个时候,老祖宗留下的单方验方就派上用场了。中医大夫会让你下地剜一些蒿蒿棵,再配上栀子、大黄、红枣煎服,没几天症状就会明显好转。

此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茵陈苦寒,能利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栀子泻火,屈曲而下,能疗小便之赤涩;大黄能攻大便之秘结。大小既利,则湿热两泄,而黄自除矣。

现代人经过科学研究,精细加工出以茵陈蒿为君药的多种成药制剂,患者可以直接口服,省去了很多麻烦。清肝利胆口服液,由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己组成,具有清利肝胆湿热的功效。茵栀黄口服液,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对急慢性肝炎、胆囊炎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实,很多疾病都与日常的饮食习惯相关,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鱼肉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不再为吃饭穿衣发愁,但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状也随之而来,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健康养生,提高生活质量,除了适当减盐、减糖、减油及锻炼以外,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吃的学问。

茵陈蒿廉价易得,天然绿色,自然而然也就为人们所喜爱,民间也就应运而生了许多吃法。

茵陈菜泥:老人和儿童都比较喜欢。水烧开,将鲜茵陈蒿棵除去底部黄叶和根,清水洗净,放入锅中,焯水后入凉水捞出,放入食盐、味精、油烹辣椒、生抽、芝麻油,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清蒸茵陈蒿:新采的茵陈蒿,洗干净晾干,淋少许芝麻油(为了锁住水分),然后再撒上盐和适量面粉,搅拌均匀,上锅蒸25分钟左右即可。中间可翻动一次,使其自然蓬松,当闻到有淡淡的原野苦味,表示已经熟了。放在盆中晾一下,然后倒入蒜汁,青蒜苗切花也可,搅匀即可食用。既有茵陈的筋道,又有大蒜的辛香,久违的家乡菜来一碗,岂不美哉。

油炸狮子头:新采的茵陈蒿,洗净晾干切断,放入葱花姜末,加入食盐、味精、十三香调味品,再倒入适量面粉,加水搅拌均匀,准备工作就做好啦。锅中倒入油,八成热下锅,待狮子头炸至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鲜香焦嫩,如果撒上孜然粉,更是别具风味。
(作者供职于杞县于镇镇江庄村卫生室)

责编: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