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好Easy!中医的减肥5方法

文 / 健康诊疗科
2021-03-20 00:20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累积过多,而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身体状态,可能导致寿命减短,及各种健康的问题。肥胖的评估标准,常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衡量。一般建议BMI介于18到24之间,如果BMI超过30则为肥胖。

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某些癌症、退化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机率,而造成肥胖的原因包括热量摄取过多、缺乏运动及本身体质问题等,有些基因缺陷、内分泌异常、药物影响及精神疾病等也可能造成肥胖。

中年发福绝对不是福气,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任何食物进入体内,都需要经过脾胃消化吸收,才能进一步转化为身体的能量,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脾胃的功能会转弱,即使吃的量跟年轻时一样多,并没有增加,还是会有消化不良或变胖的表现,其实就是身体脾胃功能退化的表现。

有的人会说,我胃口超级好的,绝对不会是脾胃虚弱的。其实,胃口好,不代表脾的运化好,只是很能吃,胃装了很多食物,但是脾的运化功能却很弱,无法将食物转化为身体可以利用的能量,反而形成多余的热量。中医说胃强脾弱,就是这个道理,甚至如果选择的食物,又都是高热量的油炸食物,这些无法被运化的痰浊之物堆积起来,就形成身体的赘肉。脾位于人体的中焦,很多人肥胖都是由肚子变大开始,一开始是松松软软的,后来就变成结实的大腹便便。

脾虚还会进一步导致肾虚,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的气血生化不足,就会影响肾气,当身体的气血不足,就会发生连喝水都会变胖的情形!临床上,很多肥胖的体质,属于脾虚湿阻型的,这种体质的肥胖明明都吃不多,甚至比一般人食量还要小,却感觉喝个水都会变胖。其实是因为原本应该代谢出去的水分,停留在体内,而显得肥胖,这种体质除了建议三餐要正常饮食,再加上健脾去湿的中药材,同时增加点运动量,往往都有很好的成效!

如果是脂肪肝相关的调理,中医会从肝胆湿热着手。中医认为,湿性缠绵,肝胆经的湿热不是短时间可以轻易去除的。湿热胶着,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中医降肝胆湿热多用苦寒的药材,若长期使用也会损伤脾胃的阳气,所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说要先保护好脾胃,否则再好的药物也发挥不了作用的。

腹部肥胖的中医治疗,除了辨别体质,以适当的药物内服调整之外,穴位埋线的效果也很好。穴位埋线的方式,是以外科手术专用的安全缝线-羊肠线,埋入特定穴位,经由羊肠线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调整内分泌系统、改善气血循环、利水消肿及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等功效。而埋入的线材在一到两周的时间会被身体完全自然吸收,在这期间,埋线可以持续刺激穴道,为安全、方便的减重辅助方式。

穴位埋线是利用针灸的原理,刺激人体自然反应,加速血液循环,打通阻塞的经络,使人的气血及经络系统经打通后恢复正常运输,疾病自然能获得改善调节。中医认为,人体如果血管或经脉中重要物质的不通,便会导致各个组织与器官的不平衡,利用针炙刺激,将气、血及津液等重要物质输送到全身,可进而于体内进行代谢循环。提醒大家针灸的优势建立在中医师技术纯熟的前提,同时要注意针刺后晕针、滞针、弯针等后遗症,未灭菌完全的针具也往往引起全身严重的感染。因此切勿于居家私自进行针灸疗法,治疗都应交由专业合格的中医师。

以最常见,水分滞留引起的水肿型腹部肥胖为例,这一类人多因为脾胃系统失调,使水湿代谢失常,除了因为严重疾病引起的水肿外,与服用特殊药物、精神压力过大造成荷尔蒙失调,或工作型态需久站久坐、甚至饮食口味太重等,都可能使脾胃循环不佳,无法正常代谢脂肪及水分。中医典籍纪载,肥胖的人大多喜欢吃连食及高热量的食物,导致所谓痰湿体质,痰湿型的水肿表现为水肿部位在按压后有明显凹陷,同时尿量变少且颜色变黄、有时会合并有胸闷、疲倦、无力、头重等症状,中医在调理上多选用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等利尿渗湿的药材,帮助排除身体多余的水分。

肥胖保健食疗

玫瑰山楂消脂汤

材料:玫瑰3钱、山楂2钱、甘草1钱。

作法:将所有材料加300 CC 冷开水,煮滚后去渣,大吃大喝后服用一帖,帮助排油降脂。

三大保健穴位

三大保健穴位可以降低体脂并改善肥胖。按压的穴道,包括内关穴、滑肉门穴以及三阴交穴等。每次按压5秒、每回20次,每天数回,平时按压可降低体脂并改善肥胖,若严重肥胖则可以加强按摩力度以帮助瘦身。

内关穴

位于手腕横纹上两寸、三横指的位置,属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为经气与络气交会枢纽,联络手少阳三焦经,又与阴维脉相通,饭前按压内关穴可减少胃酸分泌过多而胃口大开,也可减轻胃食道逆流症状。取穴时手伸平,手掌向上,从横纹正中往手肘方向约三横指距离,握拳时,两筋之间凹陷明显,按凹陷处会出现酸胀麻感。

滑肉门穴

位在肚脐上方一寸、旁开两寸处,属胃经,按揉这个穴位有助于消除脂肪、健美减肥,通常以站立或坐着的姿势,在穴位上用手掌上下、左右按摩三分钟,每日三次,饭前为佳。此穴有健脾化湿、清心开窍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肥胖症。

三阴交穴

位于脚内踝上三寸、四横指的位置,穴位在足太阴脾经上,也是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会穴,不但可以调理脾胃,还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功效,尤其适用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针刺三阴交穴可使血浆胰岛素含量增加,对生理功能正常的胰腺有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