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 方剂学讲稿 47 一贯煎 肾气丸

文 / 健康的蓝天白云
2020-11-15 09:21

47 一贯煎 。第五节:补阳、肾气丸(一)

上次讨论到补益剂的补阴。补阴里面讨论了基础方,六味地黄丸和大补阴丸。下面我们讨论一个常用方,一贯煎。

一贯煎《续名医类按》

主证分析

肝肾阴虚 肝气郁滞 胸脘胁痛,疝气瘕聚

肝郁化火犯胃 吞酸吐苦

阴虚内热 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弱或虚弦

一贯煎也是个名方,这个方它是从魏玉璜的《续名医类按》,相当于医话里面摘取出来的一个方。这个方他讲了一段话,他对治疗这种病的看法,所以用这样六个药,他这六个药是没有用量的。原书没有确定用量。这当然也就涉及到后来对君药,或基本结构的争论,讨论。

由于这个方长期以来临床疗效很好,所以对他这个思路,也可以说是填补了在这之前的一种,治肝肾阴虚,肝郁这种治法的一个空白。人们都说他这个思路很新颖,当时很赞赏。过去作为肝脾,肝胃两个系统来说,以逍遥散这种调和为一个代表。当对肝郁阴虚证,从药物反应出来,和他药物的配伍特点,仔治法方面都开了个先河。所以意义比较大。

从一贯煎的主证病机分析来说,它的基础是肝肾阴虚,这个是公认的。但肝肾阴虚中间是肝阴不足,肾阴不足,还是肝血不足,哪个是为主的?历来有些讨论。我们从它肝肾阴虚,大家公认的共性出发,肝肾阴虚是本,是基础,有肝郁气滞是标,由此又造成了肝胃不和,所以抓病机是三点。

基础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以后,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脏非常强调阴阳平衡,所以阴血不足,疏泄功能会减退,继发造成肝气郁滞。肝郁有挟阴虚,阴虚可以有阴血不足,可以有燥热。所以还有一个可能,它也可以造成肝胃不和。肝热影响到胃的和降。从它的表现来看,呕吐吞酸。有胃气上逆,又加上吞酸的特点是肝谓不和,临床使用的话,针对它的证候,只要有阴虚肝郁就可以。有肝胃不和的话更适合,它是这样的特点。

阴虚,有一定的虚热,所以咽干口燥,特别是舌像脉像,用一贯煎在临床上的很多报导里,舌象是很重要的。舌红偏干,脉可以像虚弦,或偏弱,也可以弦细数,看它虚热的程度。这肝气郁滞主要反映在胸脘胁痛,但临床用,这方治疗胃阴不足,肝胃阴虚,包括胃阴不足,兼胃气上逆这个胃痛,这一类用的也比较多。比如说一贯煎用于萎缩性胃炎,过去报导比较多了,也公认这个是萎缩性胃炎阴虚型的首选方。

胁痛是历来就是主治当中的头一个,阴虚肝郁的胁痛,至于疝气瘕聚,由阴血不足同时肝郁,日久以后,气血津液瘀滞不畅。特别气滞随着肝经气滞,可能导致下焦疝气瘕聚。都是气滞为主。这是原书魏之琇自己提倒,可以治疗疝瘕。

临床用一贯煎,经过加味软坚散结这些,也可以治疗像有些肝硬化,它属于阴虚气滞型的,也可以的。这报导非常多,肝胃两类的是比较多的,这个一般都认为是个名方,疗效比较好,所以从主证分析来说,基础证,阴虚内热,有一种阴虚内热,但这个证的内热不重,重要加味了。由阴虚导致有肝郁,阴虚肝郁肝胃不和,导致肝郁化火犯胃,有胃气上逆,呕吐吞酸这个特点。这是它的主治证候,分析有三个方面的结合。

功用

滋阴疏肝。

那就用滋阴的方法和疏肝的方法相结合,从根本来说是阴虚为本,兼有肝郁,所以滋阴疏肝相结合。

君 生地 滋肝肾之阴,清虚热

当归 补血活血

臣 枸杞 养肝血,滋肾阴

沙参 养肺胃之阴(侧重肺)

佐 麦冬 养肺胃之阴(侧重胃)

川楝子 行气疏肝,使全方滋而不腻,止痛

这方里哪个作君药呢?过去历来以地黄作君药,所以有很多标明剂量,原书没有剂量,地黄标得较高。当然这也难怪,地黄历来用量较大,从仲景时代就是。你如果要说,把所有方剂翻一翻统计一下,用地黄的方,经常它在方中用量最大的。它本身常用量范围就是比较大,所以用地黄历来认为把它作君,因为也说得过去。因为你本身肝肾阴虚为本,用生地它可以滋肝肾之阴,特别滋肾阴了,也能清虚热。阴虚之热,通过它能养阴清热。

也有人认为,这个方以枸杞为君。历代医家认为枸杞、当归联合作君,或者枸杞作君,或者生地作君,都有。过去几版教材都是以生地为君。特别是做为正式教材,大都以生地为君。现代像高级丛书《方剂学》,是以枸杞为君。这也说得过去,为什么呢?从当归、枸杞来说,归经当中,主要归经归肝经,因为这个方围绕着肝,它叫一贯煎,有个说法,一贯就是一理贯穿于事物之中。事物或者方法,多种多样,但围绕的核心是一个,所以工具书上比“一贯”这两个字,叫做一理贯穿于事物之中。

这整个这个方,治法体现了多种结合,但是围绕着肝阴不足,就这一个道理。所以核心是肝。枸杞、当归归经主要是肝经。虽然可以兼入其它经了。像枸杞养肝血,也能滋肾阴。所以认为枸杞为君也说得过去。因为它原书没有用量,后来用量都是大家一个参考用量。

枸杞

我自己觉得这个方里,应该说从养阴来讲,肝肾同治来讲,还是应该地黄为君更合适。从养阴角度历来要大于枸杞了。 当归、枸杞可以看作臣药的一组,既滋养肝肾阴血,当归补血,枸杞补肝肾,当归又有一定的活血作用。所以它可以使得这个方能够益阴养血,活血兼顾,补而不滞。 沙参麦冬是养肺胃之阴,都能养肺胃之阴,沙参侧重于肺,麦冬侧重于胃。但肺胃都能兼顾的。

这体现了肺胃肝肾这四者之间,一个五脏的相互促进或者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这个思路出发。因为围绕着肝阴不足,前面地黄和枸杞可以滋水涵木,肝肾同治。而肺呢,润肺阴,能清养肺阴以后,达到清金制木的作用。清金制木,肝肺同治。用麦冬养胃阴,有的讲培土荣木,但多数讲培土益木,防止肝木克伐脾胃。

本身有肝胃不和,所以这个方围绕着肝阴不足,它实际上肝阴、肺阴、胃阴、肾阴兼顾的。除了补养肝阴、养肝血以外,还考虑了滋水涵木,清金制木,培土益木,多法并用,所以围绕肝阴不足的主要矛盾,多法运用。这是一贯煎的一个特点。

川楝子在方中是佐药,针对了这种大队的阴柔之品,地黄、枸杞、沙参、麦冬,养阴力量很好,兼顾多法,但是毕竟偏于滋腻,而且特别涉及到肝胃不和,胃阴是会不足,但是肝气不舒的时候,胃气再上逆,阴柔滋腻的不太适合了。

用川楝子少量,能够使得在大队的养阴药当中,配少量的行气疏肝之品,使全方滋而不腻。川楝子选它还有止痛作用,它自身有疏肝针对肝气不舒,胁肋、胸脘可以气滞作痛。用川楝子既能够清肝,清肝郁所化之火,又能够形气,还能止痛。所以是佐助药,又是佐制药。所以大家觉得川楝子配在这方里,是比较赞赏。

更主要是从治法上,滋阴疏肝兼顾。滋阴和行气疏肝兼顾。川楝子主要是入肝经,因为它形气可以止痛,临床用的时候,我们用这个喜欢加少量陈皮。考虑到滋阴的时候,你要有一定的化湿。从理气、行气疏肝和一些理气和胃,这些结合起来。特别是胃气上逆了。这样当然更好一些。

它这个并不是说也只用川楝子,我体会魏玉璜讲他这个滋阴疏肝治法的时候,举出六个药出来,并不是说他说我多用哪些哪些药来,他并没有正式的以一个方的形式写出来。所以也就没有用量。也就是说它主治很简单。后来就有些给他逐渐完善,形成一个它的固定的一个主治。 所以对这个方,很重要一种法的认识。这样六味药构成了滋阴疏肝的一种结构,体现了这种治法。

配伍特点

1.从整体观念(五脏相互联系)出发,针对肝阴不足证,采取滋水涵木,佐金制木,培土益木三法。

2.大队养阴药配少量行气药,既体用并调,又补而不滞。

由于它的治法,用药有它的开创性,所以配伍特点,历来一贯煎的配伍特点在学习当中是比较重视的。 体用并调,针对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既考虑阴血不足,又考虑肝的疏泄,所以既体现了一种体用并调,又使全方补而不滞。

运用

辨证要点

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弦。

佛手

但是在临床上把握这个方的一个使用根据,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弦。当然还是一个整体的考虑。吞酸不一定全部出现,其实这个方用于肝胃不和可以,就是没有引起肝火,肝热犯胃的时候,没有这个它也可以用。

以胁痛为主的临床用得还是比较多。它不一定有吞酸。但是历来的教材证治要点,肝胃不和也认为是个很重要的,在病机上这个是常见的。你比如用于萎缩性胃炎,胃腑胃气上逆这特点,经常可以有的。但是说证治要点不必俱全。 一贯煎是滋阴疏肝的代表方,常用方。这种治法的一种代表方。

随证加减

胁痛甚:+柴胡,佛手,白芍,甘草

口苦吞酸甚:+左金丸

包块,痛处固定不移,舌黯而干:+川芎,赤芍,丹参,鳖甲(活血软坚)

便秘(肠道失调):重用生地,当归,麦冬 + 润肠通便药

胃脘痛:佛手,玄胡,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或行气疏肝止痛)

失眠:+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花)(养心安神)

这个方目前考虑比较多的方面,胁痛,主要是肝气不疏造成,气郁又加上阴血不足,又是说它血燥气郁。这个方的一种行气止痛,这方面力量还是不够。它因为川楝子量较少,用川楝子实际上也不能量大,肝胃不和有胃气上逆的,这种情况,苦寒的川楝子也不宜用太大。所以说在胁痛比较突出,需要疏肝力量大的时候,可以结合经常用来调肝疏肝的柴胡,芍药,疼痛如果比较突出,像佛手,芍药加甘草,也可以缓急止痛。

口苦吞酸,胃气不和上逆,肝胃不和,可以仿照左金丸。

这方经常用来治疗像慢性肝炎,包括乙肝,就涉及到阴虚型,做一个基础方。 肝胃不和,因热导致便秘,这在这证当中常有。而且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大便不畅。那可以增加一些养阴润肠的药物。 一贯煎可以治疗失眠,阴虚、虚热内扰的失眠,也是常用的。加一些养心安神这方面的药。

使用注意

有停痰积饮或苔白腻,则不宜使用。(因为养阴力量大)

停痰积饮过去原作者,和后世评论医家,都提的这个原话,有停痰积饮,这方不能用。它表示像苔白腻,偏重于苔白腻,痰饮水湿停留的,这个方太滋腻,就不适合使用了。

补阴的方,就以这几个为代表了。

合欢花

第五节 补阳

适用病证:阳虚证。

组方用药特点

肾阳虚 ─ 补阳药 + 补阴药 + 利水药。

说到补阳,首先说这个概念,这个补阳的概念,我有点觉得没有把它很好地理清楚,都是笼统补阳,阳虚一个有程度不同,一个有阳虚涉及到的方面不同,就是说,有些比如我们说肾阳虚,肾阳虚到很重了,包括像通脉四逆这一类的,像回阳救急这一类,那它本身也有肾阳虚,这一类都是要回阳救逆了,那也叫阳虚。但有些阳虚呢,只能说肾阳不足,不足和虚衰它是有区别的。但都是叫肾阳虚。所以就层次不是很清楚。

我们昨天提到补益剂这个补肾,肾就是一个藏精化气,在藏精化气当中,功能衰退了,肾精不足了,肾气不足了,有可能是肾精里面偏于阳的方面,或者是偏于阴的方面,相对对方它不足了。那就按阴阳学说,它不能制约对方,造成相应的虚热,或者虚寒现象的出现。那这个时候就叫阴虚,分别是肾阴虚,肾阳虚了。

具体的讲,比如说肾阳虚,可以反应在一身热力来源的减弱,因为肾阳是人体热力来源的根本,五脏阳气非此不能化,都根源于它。人体的阳,心阳它是跟神志有关了,心火,肾阳是跟热力来源有关。

所以肾阳温煦对全身体温方面的影响,肾阳虚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等等,肾阳虚还可以引起生殖系统的变化,阳萎不育,或者不孕或者滑泄等等,这个都属于在某一个方面,或者火不生土,造成泄泻,甚至于滑脱,完谷不化,下利清谷,那比它光是脾阳不足,这种理中汤的泄泻不一样了,更深一层。说明肾阳虚它有一些具体的不同侧重。

我们现在证候规范都叫肾阳虚,或者都叫命门火衰。针对的治疗方法,肾阳虚程度不重,偏于某一方面的,那我们有的是温肾助阳,如果说肾阳虚程度重了,可以温肾壮阳,壮阳比助阳肯定要重了。再严重了,引起全身的阳气虚衰了,要回阳救逆。这是一个针对病机和层次不同的。

有些同学学基础课的时候,往往有这种疑问,诊断课上,或者学到,特别看到方剂,诊断学上虽然没有讲到很多具体层次,但是它一些证型比较标准。方剂学上是根据方为主,来归纳的它的功效。比如说,肾气丸,那就是温补肾阳,温补肾阳说明针对什么?针对肾阳虚。肾阳虚涉及的面很广了,学生说,肾阳虚不是四肢厥逆吗?怎么他不那么怕冷?周身恶寒,都还没有说,只说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就这个。

那也只能说明一个什么?肾阳也不足。而很侧重的反映在肾气丸证。这个证使用侧重在“阳气要化水”,要温化水液。因为肾气丸的主治的肾阳不足,主要是水液代谢障碍,在这方面是个重点。因为肾阳在人体具体起作用很多,那你要遇到肾阳虚,火不生土,形成脾肾阳虚的这种泄泻,那这个方适应不适应?用,有补肾气,温肾阳的作用。但是这不是突出的。不是它针对性很强的。相应的这方面,右归丸,这类它这个命门火衰,它对于火不生土,这个病机的针对性略强一些。温肾壮阳力量大一些。

所以首先这个肾阳,补阳的概念,一个呢,阳气的虚弱程度,有个层次的不同,要区分助阳,壮阳,这个概念都是补阳。所以针对的病机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阳虚证适应的方面,每个方它有它的侧重,有不同。不能泛泛的就是一个层次那都是温肾阳。肾气丸现在大家习惯叫温肾助阳,助阳,不是笼统的一个温补肾阳。肾气丸针对的不能说肾阳虚衰,而是肾阳不足。所以首先说适用病证是阳虚证。阳虚证要考虑具体阳虚涉及到的方面。和它的程度分的一个层次。

补阳方的配伍,一般是以温肾阳,温阳药,因为我们说在这里补阳,都是以肾阳为主的。对于中焦虚寒,脾胃阳虚呢,这类治法已经在温里剂里讨论了。温里剂里做为重点章节讨论的。在温补肾阳的方里,它补阳药一般补阴药要相结合,体现一种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特点。

而且这种温阳药和补阴药相结合以后,也可以避免补阳药太温燥,阴阳双补以后,相互结合以补阳为主。它可以服用时间较长。另外在配伍方面,补阳的方多数,不是完全,补阳方往往要结合一些利水的,利水渗湿药。是考虑阳虚之后,阳不化气,造成水湿壅滞,你增加它温阳化气力量的同时,产生的病理产物─湿浊,要通过利水渗湿排除。这是常用补阳方一种基本结构了。或者用药特点。

肉桂

肾气丸一类方《金匮要略》

主证分析

肾气不足

下焦失于温养 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

不能化气行水 水湿内停 小便不利,脚气,转胞,痰饮

固摄无力 小便反多

舌淡而胖,苔白,脉沉细弱

肾气丸历来的使用当中讨论了很多,临床运用面也很广,你像中药出口,拿到国外去卖,肾气丸是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药里面,所以拿来举例子,像到美国,人们食品店里看到的,经常记得的就是肾气丸。很多华人都说这个药好买的,很多店里都当食品那样卖了。说明这是一个从古就有的名方,人们都很熟悉。

肾气不足,重在水液的代谢障碍,具体的病理机制应该说肾阳、肾气不足。肾气丸对肾阳,还是肾气,一直多少年都在讨论这个。说它肾气虚,反应肾阳又不足,因为肾气怎么产生?肾阳蒸化肾阴产生肾气,所以肾阳有亏虚,必然影响肾气的化生,因为肾藏精,阴阳内寓在肾精当中,精直接就化为气,化的过程,在里面的肾阴肾阳,是肾阳蒸化肾阴产生的肾气。所以肾阳有不足,必然引起肾气的不足。

这里这个病里过程是肾阳不足,气化无力,不能蒸腾气化津液,气化无力造成什么呢?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壅滞。所以这肾气丸,从它特点来讲,有些人把肾气丸和桂附八味丸,桂附地黄丸混起来,两个主治差别很大的。

专门就肾气丸的话,它就是侧重在涉及水液代谢的一个障碍。所以从临床表现来看,有一定的肾阳不足,下半身常有冷感,肾阳不足,蒸化肾气不足,就说明肾精就有不足。共同的肾虚症状像腰痛脚软,行步无力,腰膝酸软这一类共同的都有。不管肾阴、肾阳、肾精、肾气亏虚。都有这个共同肾虚症状。加上下半身常有冷感,比一般人怕冷一些。那这个反映出阳的不足。这是反映肾阳有所不足的一般表现。

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加上肾气不足,不能司关门开合,合而不开,小便不利,开而不合,小便反多,这都和肾阳、肾气不足也关。因为肾司二便,往往靠肾气司关门开合,要靠肾阳对水液蒸腾气化,至于教材上和《金匮》所提到的能够治疗脚气、痰饮、消渴、转胞,实际上都和水液有关。脚气这里主要是过去的脚气,寒湿,下焦阳气不足,不能温化,寒湿停滞,甚至于寒湿可以上逆,少腹不仁。这种寒湿也要靠温化和渗利,所以这个方里温化,渗利这个结构都有。

消渴,对下焦来讲,可以偏阴不足,可以偏阳不足。讲到六味丸的时候,它就可以以有口渴,也可用于消渴了。这个肾气丸对消渴,有些看法不同,到清代很多人用肾气丸认为可以治消渴的。下焦阳虚类型的,阳虚水液不化,大多数看法呢,对津液不能很好温化,津不化气上承造成口渴,口渴欲饮。

张景岳很喜欢用这个方治消渴,他解释,多喝多尿,消渴,它阳虚不化,津液直趋下出不能化气,从水道直趋下出,尿很多,阳虚不化。喝得多不能化成津液,所以用肾气丸,它有温阳化气的作用。又可以排出湿浊,司关门开合,所以它可以治疗消渴。

痰饮是水湿壅滞,这方有温阳利湿的作用。总体来说,温阳利水这个作用都有。当然对于痰饮内停,治疗是标本兼顾的。

转胞又叫胞系了戾,胞系了戾说穿了就是现在说的输尿管的扭曲。说妊娠小便不利,胎儿压迫输尿管造成小便不利,用肾气丸它有温阳利水作用,帮助温阳化气,用泽泻、茯苓这些又能利水,所以可以用于妊娠小便不利。认为是转胞。这是《金匮》上面用肾气丸的一个情况。虽然临床证候,病种不同,但是异病同治,病机相似,都涉及到阳虚不能温化,水液代谢壅滞。

舌像脉像,舌淡而胖,苔白。舌质淡是阳气不足,苔白也是偏虚偏寒。脉沉细弱,这都反映出一种阳虚,水湿壅滞。因为中医这个舌体,辨证舌来讲,舌体胖是一种热毒,热毒兼夹血瘀,舌体可以肿胀了。其它就是水湿壅滞。而且这类舌体胖,一般来说,舌质上,可以舌质淡胖嫩,如果水湿壅滞再严重,淡胖嫩还可以也有齿印。

归纳起来,肾气丸证是一种肾阳不足,气化乏力,水湿壅滞,现在我还说是水液代谢的障碍。

功用:

补肾助阳。这个功用怎么来确定名词?确定这个治法,也不统一。有的说温肾阳,补肾气,它为了照顾全面,它叫肾气丸。学生问,究竟补气?还是补阳?实际上这方温阳力量,它跟温肾壮阳是两类。或者我们讲到阴阳双补,比如说像肉苁蓉、巴戟天这类,它都有壮阳作用。临床常用的或者淫羊藿,甚至于杜仲这一类,它真正温阳、温热力量都比较大。

这方里的桂附,虽然是温热药,甚至于大辛大热,但用量极小,要注意这个用量非常小。又作成丸药的,稍微一变,它后来的加味肾气丸,十补丸,这个系统来的,桂附八味,从主治功用,相差很大。要注意这个用量。都在它原来基础上,用量大大改变了。甚至于有的是全方里阴阳的比例,阴阳药比例已经都差不多了。所以不能光从组成来。这个方只能说助阳。

方解

君 附子 温阳祛内寒

桂枝 温通,温化水液

臣 地黄、山茱萸、山药

肾肝脾三阴并补,阴阳双补

佐 泽泻 利水渗湿

茯苓 利水渗湿

丹皮 制约温燥

牡丹皮

附子在其中,我们现在可以看作是附子、桂枝合起来作君药了。附子有温阳、祛内寒的作用。和桂枝结合以后,桂枝温通是它的特点,温通比肉桂好。而且在这种方里用它,它是要温阳化气,还可以温化水液。水液,张仲景温阳化气用桂枝用得很多,所以有些随意把这个就桂枝改为肉桂,它主治方向就变了。再加上桂附用量一大,走向温肾壮阳去了。治疗火不生土这一类。或者是精冷不育、阳萎,这些方面侧重去了。所以肾气嬠里,用于水液代谢障碍应该是桂枝。附子、桂枝联合起来作君药。

地黄、山茱萸、山药,这个相当于后来摘出来的六味丸里的三补部份。从这三味药,合起来主要性味还是偏温的。但是肾肝脾三阴并补的。在这里它能够起到温肾作用。但是又是阴阳双补,体现阴阳双补,补阴、补阳相结合。到后世像张景岳讲的,善补阳者,阴中求阳。这是这三味药作为一个臣药。

泽泻、茯苓、丹皮,佐药,一个是在这肾气丸里有利水渗湿作用,考虑阳不化气,湿浊内停,排除病理产物了。丹皮能起到一定制约温燥作用。适合于服用时间较长。也可以看作三泻里面的。

配伍特点

1.补阳药配伍补阴药,意在“阴中求阳”。

2.大量补阴药配伍少量补阳药,意在“少火生气”,鼓舞肾气。(并不是一种温肾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