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药注射剂”说几句公道话!

文 / 刘医生的小金方
2019-05-15 17:08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纵观整个历史,无论政治还是学术,中国都有墙倒众人推的习惯。近期,一位中国留学生用600万美金贿赂美国学校,引发关注。只因为她爹是中药注射剂厂家董事长,所以中药注射剂,甚至中医都跟着躺枪挨挤兑。

一个中药商人贿赂美国学校,有些心怀叵测的人就攻击中医中药。这么多贪官行贿受贿,家人移民国外买别墅,怎么没人去攻击我党执政的合法性。说到底,还是整体与局部的哲学关系,不能因为局部一个小瑕疵就完全否定整体。

今天我所写的,不一定最准确,不一定最完美,但最坦诚。

有一年回老家,听到许多人说中学校医治疗发热感冒效果特别好,患者排队,许多都是医院疗效不好慕名而去的。患者去学校诊所找到他,他打上针,感冒很快就好。开始我还以为他是用激素,实地考察之后我发现他大量运用的是中药注射剂。患者成群结队,男女老幼,他忙的不亦说乎,他爱人打下手。而且,同样一个感冒发热,不同的患者他选择不同种类的中药注射剂,类似中医辨证论治,他诊所中药注射剂种类很多。

但是,我刚开始在医院工作时,有一次单独值班,遇到一位正在静滴某麦注射液的患者,突然肢体抽搐,角弓反张,很是惊人,这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我对中药注射剂心有余悸。即便周围许多西医也喜欢用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医的我,反而对中药注射剂特别谨慎。

1939年,太行山区八路军流感泛滥,又遭到敌人封锁,缺医少药,领导组织士兵上山采挖中药柴胡治疗。40年代初期,最早的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出现,用于治疗发热等。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遭到外部的严密封锁,许多药品进口不到,只能望洋兴叹。于是自力更生,经过中西医联合努力,开始研发中药注射剂,在当时是有积极作用的,缓解了药品紧缺的压力。

80年代后,市场放开,在利益的驱使下中药注射剂大量被审批,大量投入生产,不仅中医开具,而且绝大多数中药注射剂都是被西医用掉的,于是开始出现大量问题,引发关注。

客观来讲,中药作为天然物质,有效成分极其复杂,其有效成分之外的物质更加复杂。比如大黄,含有许许多多的成分,可以用来通便,因为里面含有蒽醌类成分,可以解毒,因为里面含有消炎成分,还可以活血,因为里面含有改善循环成分,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成分,非常复杂。如果直接把这么多成分注射进血液里面,这无疑增加了许多风险,成分越多越复杂,风险越大,何况有些中药注射剂还是复方,由多种中药组成。

所以相对单一成分的西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对药理毒理实验、提纯工艺、生产设备等要求更高。但是,商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可能这些方面投入太多,更多的是将精力投入到销售方面。整个社会都知道,跑业务挣钱多,许多行业都是如此。所以,只有销售做的好,为病人开具的中药注射剂多,中药注射剂才能大量被生产。

中药注射剂大量被运用,缺乏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比如本来是风寒感冒,需要解表散寒,却注射双黄连清热解毒,这肯定是要出问题的。而且,患者之间存在体质差异,有些人体质敏感,容易过敏。即便注射抗生素之前药敏实验阴性,但依然也会有人对西药抗生素过敏。我接诊的患者,发现有些过敏体质患者,甚至都对抗过敏西药药过敏!

即便中医辨证论治使用中药注射剂,也未必完美无缺。中药不同的给药方式,对疗效是有影响的。口服有效,外用未必有效,注射到静脉也未必有效。比如中药赤石脂治疗腹泻,口服有效,外用却无效。栀子内服没有治疗跌打损伤的功效,但是外用效果却很好。不同的给药方式,具有不同的用药规律,而我们许多古药书记载的药物功效多是口服功效,没有静滴后的功效,这就需要后人不断发展,不断总结。

中医要发展,剂型也要发展,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也是病情的需要。我常想,如果张仲景时代有参附注射液,他遇到这样的疾病还会不会去抓上附子、人参,然后去抱柴火熬汤,然后再灌给休克的患者,还是直接静滴参附注射液……否则,药还没熬出来,人已经走了。

说良心话,若抛开中药注射剂诸多问题,只要合理运用,有些疗效确实很好,在临床上中医西医也是有目共睹。一个不变的哲学逻辑,疗效总是与风险同存,保守治疗风险小疗效相对要差,手术治疗疗效好风险也大,当然,放弃治疗也无所谓医疗风险。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熟,这样才能不断地发挥疗效,回避风险。

中药注射剂,是古老中医走进现代,溶入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小缩影,一颗小萌芽,它的不完善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中药注射剂从研发、审批、监管,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让中医药更加完美。

在现代科学技术之下,我对中医的未来很乐观。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wyeymc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