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细说中医治肺八法!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3-08 13:56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今天说说治肺的八种方法。

直接治肺之法,常用的有宣肺、肃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凡是医生,人人会用。其中宣肺、肃肺二法最为常用,但其概念却有被误解之处。


1、宣 肺

宣者通也,肺主气,气宜通畅。任何外邪,侵犯到肺,都能使肺气失于通畅,导致咳嗽上气,故谓“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宣肺之宣,是宣通肺气之膹郁,则咳嗽上气自得缓解,属于十剂中“宣可去壅”之范畴。

李时珍释为“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为得其义。肺合皮毛而主表,开毛孔、解表,使邪有出路,亦即寓有宣肺之作用。

麻黄一药,无疑是宣肺之代表药。


2、肃 肺

今人多以“肃”为降,肃降二字亦常连用,其实,“肃”字本来没有“降”的意思。

由于肺喜清肃而肺气以下降为顺,只有把肺中不正常的痰火、水饮肃清,肺气才能下降。肃是清除的意思。

肃肺不单是降气,更不能把肃理解为降,就把宣理解为升,误解宣肺为上行,肃肺为下行。

张子和释为“宣者,升而上也,以君召臣曰宣是矣”,这是解释吐法也属于十剂中的宣剂,是可以的。如果把宣肺也理解为上行,就不妥当了。须知肺苦气上逆,降之犹恐不及,将可升而上行乎?

“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生姜、橘皮,又岂是上行之药?

肺失清肃常由肺气不宣、痰热蕴结所导致,故在治疗步骤上先宣肺,后肃肺,乃先表后里之大法,亦有宣肃并行者,则属表里双解之义。

按理说,凡具有清痰火、化水饮作用的药物,应都属于肃肺药。因化水饮的药物多属温性,就称为温肺;而肃肺之药药性平和,有的略偏于凉,如枇杷叶、马兜铃、紫菀、款冬花、百部等药即是。


3。清 肺

属于清热的范围,称它清肺,就是清肺热的意思。常用的有桑叶、石膏、茅根、竹茹、鱼腥草、野荞麦根、黄芩等药。

这些药具有清热消炎的作用,这是清热药的共性,这些药对于治疗呼吸道炎症更为适应,这是清肺药的特性。

其中黄芩一药最有代表性。如李时珍自记年二十时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微洪,遍服柴胡、麦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用片芩一两,水煎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可见黄芩一药对肺热痰嗽有特效。

解放后在临床上常用鱼腥草、野荞麦根治肺热,确有良效,这是一个新的发展。


4、泻 肺

有谓肾无泻法,其实“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五脏都无泻法。所谓泻肺,只是泻肺中的痰火和水湿,是针对病邪而言,不是真的泻肺。

泻肺可与宣肺相对,宣肺近于发表,此则近于攻里。它与肃肺则有轻重缓急之别,肃肺药药性平和,泻肺药药性峻猛。葶苈子可称泻肺的代表药。

而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一方,名为泻白(肺),实际有其名而无其实,桑白皮一药,只有清热作用,余药偏于清养,何足以言泻肺。此方与其说它泻肺,无宁说它清肺、补肺。

相反,某些化痰药,如竹沥、猴枣等,因其化痰功效显著,人多习用,都有一定的泻肺作用,正气虚者宜慎用。


5

是温化肺中寒饮之法。饮为阴邪,非温不化,最有代表性的温肺方是甘草干姜汤,临床上常用的小青龙汤,也应属于温肺范围


6

润 肺

润肺者,润肺之燥也。干咳无痰属肺燥,痰稠粘而难出,也属肺燥,全身还有燥象可见。

化痰止咳药中的川贝母、瓜蒌,清热药中的知母、芦根、天花粉,补益药中的阿胶、沙参、西洋参、麦冬、石斛、玉竹,都属于润肺之药。

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都属润肺治燥之代表方。


7

补 肺

肺主气,故损其肺者宜益其气。在一般补气药中择其温而不燥者,如人参、黄芪、甘草等类就是补肺气之药。

但肺虚的表现往往气阴两虚,故叶天士补肺,既用甘温益气,又用甘凉养阴。补肺阴的药一般都有润肺作用,但润肺之药有的却没有补肺阴之功。两者的不同如此而已。


8

敛 肺

敛肺是收敛肺气之耗散,五味子就属敛肺之药,用于肺虚久咳之证。所谓肺气之耗散,是在虚证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敛肺药必须与补肺药同用。

以上八法,宣肺、肃肺、清肺、泻肺,属于祛邪;温肺、润肺,有其祛邪的一面,又有其扶正的一面;补肺、敛肺,则属扶正。

还必须指出,在临床上此等治法并不是单独应用而是数法合用的,如小青龙汤一方,即是宣肺,又是温肺,还有敛肺之药;如再加石膏,还有清肺作用。

又如止嗽散一方,也是宣肃并行之方,临床上还可灵活加减,可与清肺润肺药合用,也可与温肺药合用。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housheng68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