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好秋季的调养,可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旧病复发

文 / 全净通拔罐养生
2020-10-23 12:30

光阴流转,转眼已是季秋,再过几日便到了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过后,天气真正开始变冷,尤其是早晨和晚上,愈发的凉飕飕,冷风吹衣,万木肃杀。

随着气温的下降,不少人身上潜伏的「冬病」又开始犯了:

一整个夏天没有发作的鼻炎又复发了,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

娇弱的脾胃又开始抗议了,稍微吃点凉的东西就一泻千里;

隔壁奶奶的老寒腿开始隐隐作痛;

慢性咽炎的人开始没完没了的「咳咳咳」;

患感冒、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环往复,如环无端。秋季之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阳气下潜,在于“养收”。

秋者就也,成就之意。夏日阳长,万物充能,百脉涌动,细胞积极。秋日养“收”,收为大势,秋日有收,阳气下潜,冬日方能养藏。秋日不收,阳气耗伤,身心受损。

所以,现在开始做好秋季的调养,可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旧病复发。

冬病其病因是什么?

所谓冬病,顾名思义,乃感受冬气所致之病,就是在冬天感受寒邪,且深留体内、迁延不愈,进而形成的陈年冷痼。

在冬天容易发作或不适,多由内虚外寒引起,包括阳虚、气虚、寒痛等疾病,以及所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冬季易发病的疾病,如哮喘、慢支、鼻炎、慢咽、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风湿等。

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

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袜子才觉得舒服。

错过了冬病夏治,秋末该如何预防冬病

我们常说冬病宜夏治,但如今已是深秋,夏治已经错过,眼瞅着冬病即将来犯,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冬病大都与阳气不足、寒邪侵犯有关,因此,秋末时节,为预防和减少冬病来犯,我们一定要做好两件事:驱寒和补阳

01

拔罐

拔罐驱寒通经络

秋冬季节,自然界阳气下降,阴气上升,温度也逐渐的降低,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寒气入体,轻者感冒,严重的还会引起胃痛、关节疼痛等疾病。

若说驱寒,综合直观、便捷、快速这几方面的因素,那最好的选择无疑是拔罐了。

拔罐祛寒,针对表证的寒邪,则可以选择足太阳膀胱经,而针对寒邪入里,除了疏通对应的经脉以外,建议把其他的经脉也同时拔罐疏通,因为大多的冬病的形成都非一日一经之功,而是日积月累,涉及多条经脉的。

02

艾灸

艾灸温阳又扶正

因为冬病的根源是阳气不足,艾灸是很好的补阳扶正的方法。

《医学入门》指出: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

灸背是很好的补阳之法,后背的督脉,是补充阳气的强大经脉,被称为「阳脉之海」。这里施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重点选择大椎、命门、腰阳关等穴位。

除此之外,亦可以配合艾叶泡脚、药浴、泥灸等方式,辅助进行温阳驱寒,效果更佳。同时外出时注意添衣,也是防止寒邪侵袭,预防冬病需要注意的地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