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阴该怎么艾灸?想让皮肤好就要这样灸!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你可能会问“既然秋天要养阴,为什么还要艾灸养阳呢?!”
《黄帝内经阴阳论》里又说:“秋天要潜阳,养阴”。也就是说,秋天的时候要把身体里的阳气潜藏起来,不能让秋天的燥气把阳气消耗掉,因为我们人体在冬天还要消耗大量的阳气呢!
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夏天吹空调,喝冰镇冷饮食物,熬夜......不仅没养阳,反而还消耗了大量的阳气;那么冬天我们要消耗的大量阳气哪儿来?!
如果秋天和冬天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继续养阴,告诉你:你肯定阴阳失衡!
因此,现代人在秋天一定要温补阳气,以备整个冬天的使用!
秋季艾灸培补元气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灸此穴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也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常灸足三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肾俞穴
是足太阳膀胱经要穴,常灸肾俞穴可以缓解腰疼、治疗高血压、强壮肾气、增强肾功能解决神智问题、记忆力下降、头发早白脱发、眼睛干涩、耳鸣等。
秋季艾灸养肺美颜
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而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还处于衰弱阶段,因此,立秋过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因此要加强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肺主皮毛”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肺虚的人,皮肤干燥而没有光泽、面容憔悴。调理肺气,让皮肤重现光泽,是非常有必要的。
按揉或艾灸鱼际穴:
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有泻肺热的功效。注意刺激时手法要重一些,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中点处,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出现明显的酸胀感。艾灸时间5-10分钟。
敲打或艾灸按揉肺俞:
手指放在肺俞穴上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轻揉5~10分钟,或者两大拇指在肩胛骨内侧从上向下分推50~100次。艾灸时间20-40分钟。
其他秋季的护肺宝穴:曲池,迎香,合谷。
秋季艾灸上火怎么办?
秋天的气候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干燥”。秋季早晚温差大,出现“秋燥”,这个季节是人体在夏季与冬季的一个适应过程,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所以常常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上的失调,从而导致“上火”。艾灸时或者艾灸后总是很容易上火,出现口干舌燥、起红疹子、起水泡、眼睛充血干涩、眼屎多、大便秘结,烦躁等症状。
另外,艾灸后上火其实是件好事,说明产生了排病反应。艾灸时人体阳气被调动起来后,会有正邪相抗的过程。在气机的鼓动下,体内的寒湿外邪被化开,这些垃圾毒素就会从皮肤和经络中排出来,其表现方式就是起红点、红疹等反应。
一般来说,艾灸上火属于人体自我机制调整的一个过程,我们可以不用干预,当然这是在上火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前提下,但如果无法忍受,就需要我们人为救“火”了
此时解决的办法有两种,第一是要滋阴,第二要引火归元,即艾灸配合晚上用艾叶进行泡脚,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或者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各穴位10分钟等下焦穴位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另外,一些具体的上火反应可以参考下面几种情况:
1、艾灸后嗓子干痛
可以艾灸太溪穴。另外,对于上火走眼的患者,这类人一般都存在着肝肾阴虚的症状。而且以更年期女性为见。可以每天吃10g左右枸杞,滋补肝肾,配合艾灸
2、出现口干、口腔溃疡
艾灸后,阴阳相互抗争,阴液消耗较大,易出现口干的症状,所以要补充津液,在艾灸之前后都要饮用适量白开水。同时也可以艾灸太溪、涌泉穴引火下行。这个见效比较快。
3、出水泡
艾灸时皮肤出水泡 这不是烫伤,而是灸花。出水泡说明你体内湿气较重。艾灸时,不要急着太烫,随身灸或艾灸罐太烫时一定要拿手巾垫着,因为这些烫不仅是艾的热力也有铁罐的热力,易烫坏皮肤。如果是很小的泡可以自行吸收。艾灰涂抹上去也可以。但是起泡的部位避免碰水,防止感染。
4、腹胀
这属于中焦上火的症状,一般来说多因为中焦不通导致,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中焦肝俞、脾胃俞进行艾灸。
夏天艾灸是锦上添花,秋天艾灸则是雪中送炭。秋季天气转凉,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下降,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灸友们都涨知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