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糖尿病发生肾病,中医用一经典药方稳定病情,有3味中药扛鼎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每个“角落”,不仅引起高血糖,还会并发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蛋白尿等,最终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肾衰竭以及神经和眼底病变等。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好了,也有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
糖尿病控制的好坏,血糖是一项主要指标,还包括血压、体重、腹围、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肾功、尿蛋白、眼底等多相关检查指标。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影响病情稳定,导致发展加重。如果各项结果都符合要求,说明糖尿病控制得较好。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可发展成尿毒症而危及生命。但是,即使肾脏生了病,早期也不会有什么不适,通常难以察觉,一旦有了症状感觉,多半已经病情较重,难以逆转。
专家表示,预知肾脏健康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尿液。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尿液,查尿微量白蛋白,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的“苗头”,积极治疗。微量蛋白尿阶段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治疗是可以逆转的。
糖尿病20年肾病中期,中医治疗肾功能稳定
病例:患者xxx,男,57岁,某企业的高管。在20年前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吃吃喝喝,抽烟饮酒。几年后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吃得多、消瘦、口渴、多饮、多尿,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糖高,开始没重视,没治疗,后来病情加重,被诊断为糖尿病。开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但是因为工作原因应酬多,血糖波动很大。
大约2年后发现泡沫尿、尿颜色深,检查发现血糖高、尿蛋白高、血肌酐高,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担心病情发展会有危险,决定尝试中医调理。
经熟人介绍,来到北京某医院中医专家门诊,当时糖尿病肾病尚在早中期, 初诊时自诉尿频量多,尿浑浊如脂膏,尿有甜味儿、泡沫,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腰膝酸软,偶有耳鸣,口干唇燥,眼睑略浮肿、双脚浮肿,舌红少苔,脉细数,尿蛋白(++),24尿蛋白定量2.0g,中医为下消(肾阴亏虚症)伴有气虚,中医治疗应给予滋阴固肾、补益正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酌情加了党参、黄芪等补益正气。药方组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党参、黄芪 、丹参、山楂等中药,配合部分西药,注意饮食节制、适量运动,消除思想压力。
治疗1个月复诊,精神较好,眼睑浮肿消失,四肢乏力、腰膝酸软、双脚浮肿症状明显好转,各项检查指标有好转,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 0.7g,患者高兴,心情良好。继续服药1个月复查,感觉精神饱满、身体轻松,双脚浮肿症状消失,尿味儿泡沫消失,尿常规尿蛋白阴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 0.02g。生活正常,希望长寿,定期复查咨询,门诊随访近20年保持稳定。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药方中三味中药扛大梁
专家点评: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并发“微漏、水肿、腰痛、关格”等的范畴。初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可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尿浊、夜尿频多,进而下肢、颜面甚至全身水肿,最终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胸闷喘憋不能平卧。患者的基本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脾气虚、肾气虚)阴(肝肾阴虚)两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浊毒、湿热等。所及脏腑以肾、肝、脾为主,病程较长,兼证变证蜂起。
六味地黄丸(又名:地黄丸),源于《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药方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功用: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本方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阴虚弱为主者。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方中三味中药熟地黄、黄芪、山楂滋阴补肾、益气、降尿蛋白。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常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及消渴等。现代研究发现,熟地黄能够明显的改善肾功能,降低死亡率。
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常用于补气升阳,利水退肿。现代研究发现,黄芪能够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够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力,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之功效。含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等物质。增加胆固醇的排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肾血管有很大的保护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利尿、镇静、抑菌等作用。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18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