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颗“定心丸” 再开“四药方”
病毒变异后疫苗接种是否有效、无症状感染如何干预、患者康复怎样做好“后半篇”文章、农村防控体系如何建立……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张伯礼代表解疑释惑,献计献策──
虽年逾古稀,但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却始终将抗疫战场作为履职阵地,逆向而行、披荆斩棘,让中药为全球抗疫贡献出强大的“中国力量”。说起新冠肺炎疫情,病毒变异如何应对、无症状感染者如何救治、患者如何更好康复、农村地区如何加强防控……张伯礼结合自身抗疫经历,一一为百姓解疑释惑,不断为国家献计献策。
病毒变异:加快研发后续各类创新疫苗
“病毒本身会不断发生突变,从目前统计数据看,新突变毒株传播速度加快,更具传染性,但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其在致病性和致死率方面有明显变化。目前病毒的突变,基本不会影响核酸检测效果,但可能会一定程度影响抗体检测结果,产生假阴性。”张伯礼的话,无疑为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病毒突变对疫苗的影响尚待评估,还得未雨绸缪。”他建议,由于效高、安全、价廉、易转运、易储藏的疫苗,需要在多年跟踪和比较中才能选定,应鼓励多种类型的疫苗研发;密切监控病毒变异对疫苗效力的影响,注重疫苗研发制备技术平台的建设;高度重视疫苗评价替代终点的建立与应用,加快后续各类创新疫苗的研发进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加快对儿童和老年人的疫苗评估工作;深入开展疫苗保护效率及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科学数据应做到及时公开透明,打消百姓顾虑,鼓励大家接种。
无症状感染:必须及时给予合适干预
“河北、吉林、黑龙江疫情无症状感染者较多,有部分人甚至几次核酸检测都为阴性。”张伯礼说,无症状感染者的隐匿传播,可能成为疫情蔓延扩散的主要因素。如果不给予适时干预,就会转为确诊病例甚至个例发展为重症。
“目前,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还没有合适的药物可供使用,也无法依据症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但必须及时给予合适干预。”他说,无症状感染者处于正邪相持的状态,不能不干预,也不能盲目干预,贸然使用抗病毒西药带来的副作用易导致不理想结果,采用中药祛邪扶正更有优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患者康复:建立定点医院,用药纳入医保
“目前河北、黑龙江和吉林病例均已清零,全国高、中风险地区也清零了,全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张伯礼说,相当一部分病人出院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免疫功能等障碍,出现疲乏、肌肉酸痛、烦躁、心悸等现象,还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如何为未来全球两亿多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中国方案”?“患者康复,时不我待。早期康复、规范康复,至关重要。”他建议,应开展一揽子新冠肺炎康复问题科学研究,建立统一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案和评价标准。建立康复定点医院,建立康复平台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和评估。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制定一人一策的个体化康复方案。同时,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医药支出纳入医保,给予适当比例报销。
农村防控:建立农村疫情应急科普体系
防疫体系脆弱、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基层医生疫情警觉性不高、村民认知淡薄、人员聚集性大……在张伯礼看来,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更为复杂,难度更大,是目前我国疫情防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结合参加河北疫情防控的纵深实践,他建议,应建立农村疫情应急科普体系,加强“治未病”知识宣讲;严格隔离,必要时可采取异地集中隔离,但要制定相关预案应对村庄安全管理、家禽牲畜检疫及喂养等问题。隔离期间,普遍给予中药通治方干预,降低人群确诊率,有效阻断病情蔓延。
同时,加快农村地区防疫体系建设,特别是发挥村医、乡医“哨点”作用,建立流动检疫及转送制度,调派负压救护车、移动核酸检测车随时到基层应急检测和转运患者,还应做好医疗防疫物资的提前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新冠”未灭,张伯礼依然时刻关注疫情防控,不断总结经验,为科学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为人民健康当好‘守门人’,身体力行,慎终如始,不敢懈怠!”他说。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