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休闲跑者还是严肃跑者,就看你懂不懂这个词

文 / 最佳健康
2019-09-23 00:13

对于多数跑友来说,参加马拉松比赛是一件必做的事,也会认真的准备一场马拉松比赛。但实际上想要跑得快、跑得远,想要完成半马或者全马这种长距离的比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才能够达成。

你想要健康高效的达成跑步的目标,首要的任务便是制定训练计划。它规定了我们每一天要完成哪些训练内容,顺序是怎样的,具体的要是什么等等。

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的竞技能力,从而提升运动成绩。训练期间要遵循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等基本原则。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职业运动员,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目标。训练目标要根据个人能力、心理特征和社会环境来设计。

01

周期训练,需要你练什么

训练计划的成效取决于对训练量(持续时间、距离、重复次数或负荷量)、训练强度(负荷、速度或输出功率)和密度(训练频率)的控制,这些都是训练中的关键要素。

>>>>训练量

训练量包括:训练时间或持续训练时间;行进的总距离或看组训练的总重量(训练负荷=组数*重复次数*重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联系或技术动作的重复次数。

>>>>训练强度

高强度训练虽然能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产生的适应较不稳定。稳定性越低,越容易产生过度训练和运动成绩的稳定平台现象。相反,低强度的训练负荷会是进步缓慢且生理适应的刺激较小,但整个过程却更稳定。

训练计划应该逐渐改变,使训练量及训练强度以达到最佳生理适应。

>>>>训练密度

训练密度是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接受训练课的频率,可表现出单位时间内训练与恢复的关系。简单来说,训练密度越大,训练阶段间的恢复时间就越少。

我们的训练状况,实际年龄、使用的营养干预及回复干预都会影响到恢复能力。因此,在下一次训练开始之前,不需要从上一次训练中完全恢复,通过增加训练密度,并在训练日或小周期中运用不同负荷的训练课也可以促进恢复。

02

周期训练要怎样进行

想要健康高效的达成跑步的目标,首要的任务便是制定训练计划。 它规定了我们每一天要完成哪些训练内容,顺序是怎样的,具体的要是什么等等。一般我们把训练的开始到结束这段时间称之为一个训练周期。按照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小周期,中周期,大周期等。

一般我们把训练的开始到结束这段时间称之为一个训练周期。按照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小周期,中周期,大周期等。

小周期的时间长度为7天左右;中周期的时间长度为2个月左右;大周期的时间长度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对于刚开始进行跑步训练的人来说,我们建议训练的时长为2-3个月,相当于完成一个中周期的训练。

在周期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原则,一个是区别对待原则,另一个是递增负荷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跑者的性别,年龄,运动经验,健康状况和恢复能力的不同造成了运动能力有所差异。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之后,差异会更大,因此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上述不同的因素,适合他人的计划,不一定适用于自己。

递增负荷原则是指,训练的强度和量需要在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进行提升,打破原有的平衡,否则很难得到进步。比如每次训练的时候都以7min/km的配速跑一段距离,如果想要提高到5min/km配速跑相同的距离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里以中周期的半程马拉松跑步训练计划为例,来进行说明。

训练计划起始阶段的任务是发展基础运动能力,无论是跑步还是其他运动项目都需要从基础开始。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提高有氧能力,以慢跑为主,适当的穿插一些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训练的时长控制在60分钟左右,强度为中等,持续时间大概为3-4周。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以及运动的经济性,通过间歇训练,配速跑等手段。这个时期由于训练强度比上一阶段高,因此需要充足的热身,加强训练后的放松和恢复,避免受伤。训练时长大概在90-120分钟之间,持续时间为6-7周。

第三个阶段的目标是身体的调整。经过上一个阶段大强度的训练后,身体需要得到充足的修复。因此这个阶段的强度会降低,训练时长大概在90分钟左右,持续时间为1-2周。最后在计划的节点,进行半马距离的测试跑。

整个周期的训练计划如下图所示:

计划的设置是一周三练,分别在周二,周四和周日。此外周三和周五是自选力量训练,不是必须要做的内容,在有额外体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

比如,在第三周的训练计划中,周一是休息。由于上周日的60分钟训练对于刚开始进行跑步训练的人来说,强度还是很大的,所以身体需要48小时的休息时间,周一就不再安排训练。周二安排的强度比上周二增加了一些,为50分钟的慢跑。周三如果选择下肢力量训练的话,那么周五的力量训练就应该是上肢或者核心。在进行力量训练时,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下肢力量的训练。周四的训练不仅有慢跑,还有间歇快速跑的练习,以提高身体的无氧代谢能力。周日的训练相比上周日虽然都是60分钟,但是后30分钟的强度要大一些。

之所以如此安排训练计划,是因为它的设计需要遵循超量恢复的原则。也就是身体在经过训练后,体能水平降低,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整后,会恢复到比原有的水平还要高的状态。因此训练必须是将训练与休息交替进行,如此才能让运动能力不断提高。

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多数情况是由两方面造成的,要么是对于身体的刺激不够,没有打破原有的平衡;要么是身体在训练后没有得到充分的恢复。刺激不够就提高训练的负荷,恢复不够就多增加休息时间。

当然,训练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里提供的只是框架和原则,跑者完全可以依据自身的状况做出一些适当的变动,符合自身的才是最佳的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