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种健身补剂,哪些值得买,哪些是智商税?运动营养专家告诉你
各种名目繁多,几十上百种补剂,究竟哪些真正有效,哪些是智商税,一直是各健身板块的热门话题,也是各位老铁日常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上各路健身网红、健美大拿也纷纷给你推荐十七八种补剂并信誓旦旦保证疗效。
今天老杨完整地给大家介绍一下AIS补剂纲要对补剂的分类,并附上个人的解读和建议(以补充注释的形式注明)。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商品推荐,至于要不要买,买哪些,请读者自行思考判断。
什么是AIS补剂纲要2000年起,澳大利亚体育学院(AIS)针对运动员的补剂,搞了一个分级体系,就是我们说的AIS补剂纲要。
按照AIS的标准,他们把补剂分为A、B、C、D四个等级。
这份纲要经常刷新,最新版可以直接访问(公众号内无法插入外网链接,请复制到浏览器):
http://www.ausport.gov.au/ais/nutrition/supplements
注1:注意关键词,这份纲要的目的是“针对运动员”,提升运动表现。
注2:AIS是澳洲顶级的体育专业院校,雇佣了上百名医生与科学家,并与其他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合作,擅长采集尽可能多的精确数据来进行研究,主要目标就是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因此AIS的补剂纲要,具有权威和指导意义,主流也是比较认可这份纲要的。
确定以及可能有效的:A-B类A类有大量研究支撑,证实切实有效,是推荐的补剂。
常见的包括运动食物类的蛋白粉、能量棒、运动凝胶、运动饮料、液体代餐;
医疗类的铁、钙、维生素补充剂;
运动表现类的咖啡因,氨基丙酸,肌酸;
注3:这些“有效”的补剂,更多是当你“消耗过大,摄入不足”时补充才会“有效”,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日常饮食里不缺蛋白质,那么补充蛋白粉显然是没有必要的;你不缺铁,补铁也是没有必要的;你不缺碳水,那么运动饮料中的糖分只会使你肥胖;
这个观点我在以往的推文里有多次阐述,不再赘述。
注4:咖啡因(以及氮泵——BTW,氮泵中有效成份主要就是咖啡因)会让你兴奋和清醒,但从业余爱好者(非运动员)的角度,老杨不建议你使用,因为当你训练时无法兴奋和集中精神,这其实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说明你累积了太多的疲劳,需要更好的休息恢复,而咖啡因只是掩盖了这个问题,让你失去恢复的时机。
综上所述,从健身人群里比较常见的补剂来看,可以认为,只有蛋白粉和肌酸这两种补剂,值得购买。
B类:考虑中的补剂。
仅供医学和研究时使用,不确定是否有效,所以不明确推荐。
常见的B类补剂包括鱼油,抗氧化剂C和E(我理解是维生素C和E),氨基葡萄糖,左旋肉碱,谷氨酰胺,HMB(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
表格里还有一些姜黄素、槲皮素什么鬼的,老杨没怎么听说过,就不一一翻译了。
注5:有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对B类补剂感兴趣,暗示其可能有效,但这有可能来自安慰剂效应,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注6:安慰剂效应:又叫“受试者期望”效应,处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交界点,简单来说就是“我觉得它有效,它就居然真的产生了效果;我觉得这玩意没用,真的就没用了!”。
没什么用以及有害的:C-D类C类:没有清楚的研究证明其有效。
简单来说,不在A和B类里的补剂,都属于C类,这类补剂虽然可能被广泛使用,但多半是没啥效果的。
包括我们熟悉的,打很多广告的BCAA,牛磺酸,ZMA锌镁力,都在这类里。
注7:这是不是让你想起了看过的很多BCAA、锌镁力代言广告和软文?
D类:禁用的补剂
D类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大多是在运动员的禁药名单里,比如麻黄素、西布曲明等兴奋剂,雄烯二酮,睾酮等激素类,去甲乌头碱,初乳(你没看错,就是生产前后分泌的乳汁那个初乳,是不是有种奇怪的乱入感?禁用是因为其中含有生长因子),作为血浆扩张剂的甘油(翻译过来就是这样,有点不太明白),等等。
注8:下回看完广告想买补剂之前,回过头来看看这份列表再决定要不要买,别啥玩意都往嘴里倒,不爱惜身体,也得爱惜钱包么不是?
注9:熟悉老杨的读者都知道,老杨不服用任何补剂,我的日常饮食对一名业余爱好者来说,营养已经足够和均衡;况且我一直坚持,我们的身体这几百万年来,都习惯于从食物而不是从各种粉、片、剂中摄取营养。
注10:但是,如果你的条件确实无法从饮食中满足,那么补剂该用就用,比如蛋白粉就是很好的蛋白质补充剂,不要对老杨搞盲目的个人崇拜嘛!
今日例汤:
如果补剂生产商、销售商、代言人、微商,觉得这个表有问题,耽误了你的生意,请联系AIS要求更正。
老杨只是做了小小翻译工作的搬运工。
我是老杨,营养师,力量举运动员,谢谢你的关注,收看我的专栏文章。
健身是个卖幻想的行业,网络上每天都有无数人在编织关于健身或者营养、健康的鸡汤和谎言,来掏空你的钱包,而我现在在做的,就是把它们都打碎,如果我的文章让你感到不适,那么,我很抱歉。
但是,老杨不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