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里的教育心理学:跨过“习得性无助”,才能赢来人生逆袭

文 / 我爱教师教育网
2017-07-25 20:01

文/龙小雨

一剧一人生,一事一考点。知识从来不是为考试而诞生的,而是多少牛人用智慧结晶的。来来来,把书书放下,抽几分钟听小雨姐给你八一八热播影视中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先聊一聊《我的前半生》中的教育心理学。

剧情简介

全职太太罗子君与丈夫陈俊生离婚后一切归零,在闺蜜唐晶及其男友贺涵的帮助下进入职场,自我成长。

跨过“习得性无助”

才能赢来人生逆袭

《我的前半生》中,有个有趣的阶层现象——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也就是心理学上的“马太效应”。贺涵、唐晶、陈俊生、老卓……罗子君身边精英如云,相比之下小有所成的中产阶层老金都自惭形秽,而罗子群身边白光、阿辉则都是被生活折磨得更加狰狞的渣男。

但细细思索,又不尽然,罗子君跌入人生低谷,虽有一众得力之人相助,若自身不够努力也不可能赢来人生的逆袭,而白光却变得性情暴戾,敏感多疑,没有稳定工作,终日与酒和电视为伴,在自暴自弃中荒废光阴。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如果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那么面对问题时容易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放弃努力,听任摆布。这就是所谓的“习得性无助”。

白光创业失利,工作遇挫,加上家人的不断指责嘲笑,于是向命运低头;罗子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只一味习惯于向别人索取;薛珍珠虽然独立养大两个女儿,却把对女性独立艰难生活的恐惧灌输给子君和子群,希望“嫁个好男人终身有靠”,甚至在垂危之际,理直气壮地请求唐晶把贺涵让给子君……

这些毁三观的破罐子破摔行为,归根结底都是他们在挫折后对自我的怯懦与否定。这种心理让人自设樊篱,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相当依赖别人的意见和帮助。我们尽管看不惯,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唐晶一样痛哭一夜第二天战力满满继续上班。

哪怕是罗子君也曾陷入“习得性无助”,遇事必找唐晶,甚至挤地铁,鞋子被人踩掉时,也让唐晶和贺涵绕道来接她。

好在,罗子君在众人帮助下,克服了低成就动机,找到了逆境中崛起的目标和勇气;克服了低自我概念,在工作中找到了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克服了消极定势,发现“越努力越幸运”;克服了低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有了足够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

而白光,后来也在贺涵和老卓的帮助、肯定下,开始有所转变。

所以说,人生一世,很难不遇挫折,但切不可因挫而挫,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只有跨过“习得性无助”的误区,找回自我,积极面对,才能赢来人生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