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失眠症、焦虑症不是某种疾病,而是这种指数爆表

文 / 小游健康达人
2021-12-22 09:21

尼采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你,懂你自己吗?你真的知道、清楚、了解,你的失眠、你的焦虑来自哪里吗?会有朋友说,我知道啊:就是放松不下来、不由自主的紧张,做不到放松、做不到不紧张导致的。你也认为自己的焦虑、失眠、恐惧,来自“控住不住”吗?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认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通过了初筛,有资格获得进一步阶梯!同时,剧情反转得就是如此之快:是否控制得住,它不重要!什么才重要呢?第一、你整个人是否舒服?第二、你当前行为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情绪自救》一书,提到:焦虑是担心消极结果,抑郁是预期消极结果。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难受了,自己是有所觉察的。消极后果,才是焦虑、失眠人不能接受的,不然怎么会又担心、又预期呢?我们不能接受第二天昏昏沉沉、脑子不清晰、精力不集中、哈欠连天......

正是处于这种萎靡不振的状态,工作学习效率低、失误率高,领导批评、老师教育,更有甚者危及学业、影响薪酬。这种对旧有的想法深信不疑(过度思虑、灾难化),或者正在因为长期睡不好、常年焦虑,饱受社会适应不良之苦的人。事实上,他们也是从中“收益”,但代价却是忍受痛苦和糟糕的。它不是病,而是这种模式需要修正。

除此之外,事关焦虑症、失眠症人,还有一个关键指数爆表——新想法、新行为的改变,得付出代价(即需要本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风险——做了,不仅没用、甚至更糟糕)。像睡不着的人,在咨询中,我会指导他:持续专注呼吸,将注意力放在当下鼻孔的呼吸上(静卧观息法应用)。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那就没出路了吗?

一旦没有睡着、焦虑没被缓解,势必容易引起进一步的否定,掉入到自我批判、自我厌恶、自我排斥的境地。这当然不是无解,通常有两种方式:

第一,专业人员帮扶。这里的专业人员是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有严格受训经历,并接受持续督导的心理工作者。心理工作,绝不是要助人的一腔热血,而是来自本人心理内部,缓慢滋长出来的希望和自信。

经历丰富的心理工作者,能够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等心理技巧,探查出他们的矛盾点,指导他们在是否改变中做出权衡,同时,不动声色的引导其重建认知。注意,这个认知不是道理,而是知行合一。

第二、自我疗愈。思维模式的修正并非一朝一夕,想要自我疗愈的朋友,一方面要注意“失败了,怎么办”?再者,放下头脑里对自己的绑架(我不能、我不行......),身体力行。

首先,你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做到何种程度的接纳接受,不能否定自己,更不是不能难受,而是允许任何状况的发生,对于一切的发生抱持开放、允许的态度、同时不认同。假如,你一直在观察呼吸,好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没睡着、还没成功,对于失败,同样允许。持续觉察一呼一吸,就是你需要做的。

另外,对于长期焦虑、失眠者,推荐阅读《情绪自救》一书,它能够让你在头脑层面对情绪、对睡眠有系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静坐观息法练习,不纠缠、不纠结的模式会逐渐渗透到你的睡眠中,助你安心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