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老人受耳鸣折磨,影响听力精神崩溃

文 / 中国医药报健康
2021-12-17 09:17

困扰耳鼻喉科医生有三大顽症,即耳聋、耳鸣和眩晕,其中耳鸣更是难中之难。近年来,耳鸣发病率逐年增高。<柳叶刀>近期刊登的一项对12个国家的新研究发现,18岁以上成年人的耳鸣患病率为14.7%,其中1.2%属于严重耳鸣,65岁及以上人群耳鸣患病率近30%。在我国,老年人耳鸣患病率超过30%,以此估算,我国有近8000万老年人正在饱受耳鸣的折磨。

耳鸣让人痛不欲生

“我是一名耳鸣患者,两年多来耳朵一直嗡嗡响,晚上尤其严重。因为耳鸣,我心里很烦躁,整晚整晚的失眠,白天整个人都没精神,没办法好好上班……”一位患者在网上这样讲述耳鸣的痛苦经历,引起众多病友共鸣。

“只要让我耳朵不响,花多少钱、做什么治疗,我都可以接受。”“好像耳边有人拿着大喇叭24小时不停吵,让人十分崩溃。”很多患者都曾向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利一哭诉耳鸣让人痛不欲生。虽然大多数耳鸣只对生活质量有轻微影响,但也有患者会感到焦虑、抑郁,甚至会自杀。著名画家梵高为了摆脱耳鸣困扰,就曾用刀把耳朵割了下来,但耳鸣依旧存在。

“耳鸣是一种耳科常见症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吴丽莎介绍,耳鸣分为两种:一是主观性耳鸣,即大脑幻想的声音,如电流样、蝉鸣样、鼓声、吹风样等千奇百怪的声音,甚至有患者觉得脑中有拖拉机的声音从早响到晚,事实上这些声音并不存在。二是客观性耳鸣,即听到身体内各种各样的声音,如肌肉痉挛、牙齿碰撞、血液流动的声音。正常情况下,大脑会忽视这些声音,但因为某些原因,这些声音的频率发生改变、变得更强,或大脑对声音的敏感性发生变化时,人就会感知到这些声音。

世界卫生组织将耳鸣危害分成四个方面:1.精神问题。研究证实,耳鸣患者中有48%~60%存在抑郁,且抑郁、焦虑的程度与耳鸣严重程度相关。伴随耳鸣的常见精神疾病还包括社交和特定事物的恐惧,以及适应障碍。2.听力下降。3.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和早醒。王利一表示,临床上耳鸣患者最大的困扰就是睡眠障碍。超过一半患者难以入眠,而且睡眠不好反过来还会加重耳鸣。4.难以注意集中力。吴丽莎表示,一些病人反映,阅读或工作等活动会因为耳鸣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困难。

四类人风险较高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发布的<耳鸣临床应用指南>指出,耳鸣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听觉问题。“受耳鸣困扰最多的是老年人。”王利一表示,约30%~40%的老年人因为身体衰老会出现老年性耳聋,且大多伴有耳鸣症状。“我国老年人耳鸣患病率超过30%。”吴丽莎表示,耳鸣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在60~6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为31.4%。根据各国的调查研究数据和我国一些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年轻人耳鸣患病率在10%以上。

耳鸣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耳病变。多表现为声音传导障碍,常见的有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皮肤病、外耳道肿瘤等。2.中耳病变。常见的有外伤性鼓膜穿孔、咽鼓管病变、急慢性中耳炎、中耳肿瘤等。3.内耳病变。多数主观性耳鸣与内耳病变有关,由于耳蜗毛细胞损伤导致异常神经冲动信号,被大脑感知而产生耳鸣。4.蜗后病变。最常见的是听神经瘤,其他还包括小脑脑桥角病变等脑干病变、颅脑外伤、听觉通路上的病变和颅内肿瘤等,都会干扰听觉通路的电活动,使神经放电异常和中枢感受异常,从而产生耳鸣。此外,还有一些疾病有耳鸣症状,如中枢性疾病,包括脑供血不足、器官老化、血管硬化导致内耳缺血;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导致内耳血液循环障碍,进而耳鸣。

虽然耳鸣的患病率很高,但由于最初症状不引人注意,很多患者都是等到耳鸣明显影响生活才主动就医,错过了治疗的窗口期。专家们提醒,除了老年人,还有几类人群是耳鸣的高危风险人群,需重点注意:一是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小血管硬化,如果病情反复波动,往往会引起耳鸣合并症。二是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如家族遗传的耳聋,多半也会导致耳鸣。三是特殊职业人群,如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人,或长时间大音量使用耳机的人,噪声长期刺激会导致耳鸣风险大幅上升。四是肿瘤患者,很多化疗药物具有耳毒性。

改掉伤耳坏习惯

“突发性耳鸣往往能治愈,拖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王利一表示,不要觉得耳鸣不是什么大事儿,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必须及时就医:突然听力下降,很可能是突发神经性耳聋,治疗窗口期很短,超过两周,几乎没有办法可恢复;老年人突然出现耳鸣或近段时间频繁耳鸣,同时伴有肢体麻木或看东西重影、吞咽困难、嗓子哑等情况,可能是中风前兆;鞭炮在耳边炸响等噪声引发耳鸣,持续一天以上,多半是有内耳受损。

“当今的医学水平还不能治愈耳鸣。”专家们提醒,慢性耳鸣只有影响到睡眠、情绪,才建议治疗。目前大多数药物治疗并没有效果,主要采用一些减轻耳鸣影响的办法。一是使用助听器,让外部声音更为清楚、响亮,相对弱化耳鸣声;二是耳鸣再训练治疗,即重新训练大脑将耳鸣音视为正常背景音,逐渐弱化其干扰;三是生物反馈,即学着在听到耳鸣音时深呼吸、放松,改变应对方式,减轻干扰;四是认知行为治疗,在心理医生或咨询师的帮助下分散注意力、应对耳鸣;五是声音疗法,通过听音乐、白噪声或其他柔和的声音来掩盖耳鸣。

为减轻耳鸣困扰、预防耳鸣发生,建议大家同时做好以下几点:

积极控制基础病。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控制得好,出现耳鸣并发症的几率会减小或者出现得晚。

避免噪声刺激。噪声是非常明确的危险源,长期噪声会导致耳聋耳鸣,较大的爆震声会造成爆震性耳聋耳鸣。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

多吃蔬果。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吃富含维生素C、E的果蔬可延缓听觉器官功能衰退,减少耳鸣的发生。<营养>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水果和谷物纤维的摄入量低会增加老年人10年以上发生耳鸣的风险。此外,老人不要吃太多高热量的食物,要限制脂肪的摄入。

保障好睡眠。好睡眠有助预防耳鸣、减轻耳鸣困扰。日常尽量避免摄入一些刺激性物质,如酒精和烟草,睡前少喝咖啡和茶。入睡困难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睡眠的药物。

控制情绪。耳鸣和情绪不佳是一对“损友”,焦虑抑郁会加重耳鸣,耳鸣也有可能是焦虑抑郁的躯体化症状。控制了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耳鸣就可能得到缓解或消失。

改掉伤耳习惯。掏耳太勤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洗澡、洗头时注意防止水流入耳内,以免引起外耳炎或中耳炎;避免暴力伤及耳部,外伤可能引起鼓膜破裂,造成听力损害;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即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同时捏住左右鼻孔来擤。

受访专家: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王利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 吴丽莎

本报记者 张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