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能放声嘲笑 自己你就自由了》:给“社死”人士的抢救手册

文 / 长寿健康的小妙招
2021-10-19 09:17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哲学家阿兰·德波顿说:“如果我们不常常为自己感到深深的尴尬,自我认识的旅程便尚未开始。”

你觉得“尴尬”到底是什么?尴尬就是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尴尬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是你经常会无话可说,或说不出话的情况。你会想尽快摆脱那样的境遇。

给“孕妇”让座,发现人家只是比较丰满;吐槽老板的消息手滑发到公司群,然而已过撤回时间……其中的尴尬和忐忑不言而喻。

“尴尬”会让你怎么样?“觉得自己快被压垮了。”“我觉得舌头好像大了结,或是僵住了。”“我非常焦虑……这让我想对这件事避而不谈。”

翻开《一旦能放声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解答你关于“社死”心理的所有疑问。

这本书的作者梅丽莎·达尔,她是《纽约》杂志前心理与健康高级编辑。2014年,她与人共同创立了大众科普网站“我们的科学”(The Science of Us),有多篇科普文章刊登在杂志《父母》(Parents)及网站“今日新闻”(TODAY.com)等主流媒体上。

在“我们的科学”栏目上的文章,波士顿大学焦虑与相关疾病中心的社交焦虑项目主任斯蒂芬·霍夫曼对作者介绍,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对与他人的交往怀有极端的,且往往是非理性的恐惧。“他们相信存在着一些人每个人都得遵循的社会标准和社会规则。因此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很逼仄的信念限制内:超越那些无形的社会界限会导致长期的灾难性深灰后果”。霍夫曼认真对待患者的担忧,深思他们是如何想象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愚蠢或荒谬的。他倾听那些恐惧,然后让患者一头撞向它们。

霍夫曼和他的临床医生同事团队使用一种暴露疗法治疗他们的患者,这是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全部(12-16次)认知行为疗法(CBT)的一部分。想象一下你在公共场所可能遇到的最令你尴尬、最令你无地自容的事情,现在再想象一下你真的要去做那件事情。

这与治疗强迫性障碍的方法很相似。作为 CBT的一部分,精神科医生会与他们的强迫性障碍患者合作,解决给他们造成困扰的任何强迫行为或者执念。比如,不再三检查自己是否真的拔掉了卷发棒的插头就离开了家;无法把注意力离开自己的智能手机,一遍一遍地检查短信或者社交媒体消息。而CBT的方法就是:别再老是回去检查卷发棒了,或者别再一晚上查看十来次推特评论而忽略身边的伙伴了。反正就是别那么做就是了。一小时不看手机又如何?一晚上不看呢?一个周末不看呢?你能忍受多久?

霍夫曼的项目是一种设计严格的认知行为方法,用于帮助人们战胜社交障碍,这是一种公认的精神障碍。对于患有严重社交焦虑障碍的人来说,心理健康专家的治疗是关键。即便如此,我们这些对社交情形怀有更典型的恐惧的人也可以从霍夫曼的剧本中抽出一页来放松一下。针对更加日常的社交尴尬案例,你可以设计出个人版本的霍夫曼暴露式社交灾难。

《解毒剂》作者奥利弗·伯克曼说:“在这本经过深入研究还很搞笑的书中,达尔说明了我们害怕尴尬的原因——无论是自己的尴尬还是他人的尴尬。通过理解尴尬,我们能学会在人类的荒谬中找到更多快乐。她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使人振奋。”

这本书带给我们什么呢?

1、给“尴尬患者”的“强心”处方:针对“尴尬”这种普遍心理进行研究,并非教人规避,而是为其正名,告诉读者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让人在尴尬时能勇敢大笑,敢于面对社交生活中不完美的自己。

2、亲身经历,让人“尬”同身受:身为“尴尬易感人群”一员,作者主动报名真人秀,当中朗读自己中二时期的日记、站在路口唱儿歌、参加即兴表演课程……这些让人“头皮发麻”的亲身经历给予读者超强代入感,也让本书绝非纸上谈兵。

3、幽默喜感,读心理学就像在刷“社死”段子:语言活泼轻松,笑料十足,一本心理自助读物也能像“社死”段子一样让你缓解压力,轻松一笑。

4、资深作者,权威材料支持:作为资深心理与健康高级编辑、科普网站创始人,作者在亲身实践的同时深入研究,以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科学文献为理论基础,权威性、科学性有保障。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丢人现眼的酸爽时刻,可你知道人类为什么会产生尴尬这种感受吗?所谓的尴尬时刻,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呃,尴尬?除了找条地缝钻进去,我们能用什么有效方法化解这种感受,或者让自己直视这种感受?

大众科普网站“我们的科学”联合创始人、《纽约》杂志前心理与健康高级编辑,将带领我们踏上一段从“社死”到“复活”的妙趣旅程。

看完本书,或许你以后就能轻松笑对你所遭遇的每一个尴尬时刻。说到底,一旦能放声嘲笑自己,你就自由了。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