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及启示

文 / 小高医生健康之道
2021-09-16 09:16

护士是慢性病管理措施的主要落实者,科学客观评价慢性病护理质量至关重要。这项就国内外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方法以及构建范围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统一的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理论框架

Donabedian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护士协会通过Donabedian框架开发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包括患者护理要求评估和实施、疼痛管理、皮肤完整性维持、患者教育、出院计划等在内的过程指标和涵盖死亡率、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并发症、满意度等在内的结果指标。

挪威学者Johansen I等以Donabedian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了适用于风湿和肌肉骨骼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指标包括康复专业人士配备、设施、环境设备,过程指标包括康复锻炼、药物,结果指标包括生活质量、功能改善、满意度、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并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实践,应答良好。

泰国学者Thapinta D 等基于Donabedian框架,构建了泰国第一套抑郁症住院患者护理敏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指标包括管理、环境、资源和人员,过程指标主要为护理实践,结果指标包括并发症和满意度,试点测试确定了其在泰国的适用性。

于红静等从结构指标(护士人力配备)、过程指标(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质量、运动、心理、睡眠、服药依从性)、结果指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等)构建了高血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郭欣等将结构指标设置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物力资源配置和护理专业知识技能3项,过程指标涵盖护理评估、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患者安全防护等方面,结果指标则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评价、健康教育知晓掌握度、护理作业成本等,构建了心力衰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与国外相比,我国以Donabedian框架构建的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数量较多,但多停留在理论构建阶段,缺乏实证研究。未来研究可考虑基于“少而精”的原则构建指标,以便于临床实践。

护理结局分类理论框架

韩国学者Lee B 等以护理结局分类为理论基础,通过3轮专家咨询,确认了生命体征状态、健康知识、疼痛控制、安全行为和感染状态5个护理质量结局指标。

柴云花等基于护理结局分类,从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知识与行为、感知的健康和家庭6个领域,构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结局测评指标体系。

侯树晓等从功能健康领域、生理健康领域、社会心理健康领域、健康知识与行为领域和感知健康领域5个方面,构建了卒中住院患者核心护理结局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方法

(1)文献回顾。李冉等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形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

(2)循证。方娟等从循证角度出发,收集国内外与糖尿病相关护理证据,采用霍普金斯循证理论进行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初步确定了具有临床实用性的指标条目池。

(3)半结构访谈法。加拿大学者Alain Bitton等通过对医疗保健提供者和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初步提炼了炎症性肠病质量评价指标,并指出将患者纳入指标构建过程,有利于从患者角度发现重要评价指标。赵庆等通过对护士长及护理部主任进行半结构访谈,初步提炼了脑卒中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4)专家会议法。富晶晶等通过邀请护理学会糖尿病学成员召开专家会议,对前期经过文献研究所得指标条目池进行讨论,调整各级指标分类,探讨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及表达准确性,初步形成了糖尿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专家咨询法(Delphi法)。Geetha、Biroulet等使用Delphi法分别构建了糖尿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溃疡性结肠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金广汇等采用Delphi法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6)Delphi法与层次分析法。景阳等将Delphi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了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引入指标体系构建,弥补了Delphi法主观偏差,客观检验了各指标的一致性。赵庆等在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Delphi法构建了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

构建范围

国外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范围较广,涵盖了心力衰竭、高血压、外周动脉疾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慢性肾脏病、老年痴呆、抑郁症、癌症、痛风、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慢性病。随着单病种慢性病指标体系的完善,国外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始向多病种慢性病指标体系构建转变。Rushforth等构建了一组针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3类慢性病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集,并通过临床检验加以完善。Marie等通过多学科专家小组(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药剂师、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营养师以及物理治疗师等),构建了涵盖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成人1型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共38项指标的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大多集中在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方面。其他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相对较为少见,如慢性肾脏病、炎症性肠病仅有极少数研究报道,风湿性疾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未见报道。

启示

未来研究可尝试依据不同理论框架去构建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对患者结局指标的关注;同时,注重指标构建方法的科学性与参与人员的全面性;此外,构建范围不应局限于单病种慢性病,可积极探索多病种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今后应构建一套科学、统一的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准确反应各科室及各医疗机构在管理慢性病护理质量方面的差异,满足不同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护理质量评价一致性的需求,从而提高我国慢性病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