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你知多少?

文 / 秀才教育
2021-05-08 18:16

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求知欲强。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社会的行为。

5.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当前,独生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的心理。体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开朗的性格,明确的目标。无论在家、在学校或公共场所,都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上和学习要有意义、有目标,这样会使人情绪高昂、执着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参加并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冲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强生活和学习经验;面对一种情景要力求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方法,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学会应付变化的外在环境,并锻炼情绪的可塑性。

3.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遇事保持积极心态,致力于问题解决,不要被消极失败的念头缠绕,而要力求成功,热情和积极总是与成功相伴,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把情绪专注于目前的学习上,富有成就感、荣誉感,这样你就会成为受人欢迎的人;要富有自尊与成就感,对自己的命运、思想、情感和行为有正确的估价,努力矫正消极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