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时间节律紊乱与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速递

文 / 容颜健康美容
2021-01-29 09:16

双相障碍是自杀率最高的精神障碍之一,探讨患者自杀观念及自杀准备的预测因素或有助于及时干预及降低风险。时间节律紊乱涉及睡眠、活动、社交、进食等多个维度,在双相障碍患者中同样很常见,但与这一人群自杀风险及绝望感(hopelessness)的交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澄清。

研究简介

为探讨时间节律紊乱在双相障碍患者自杀观念及行为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与绝望感的相关性,意大利比萨大学Laura Palagini博士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近日发表于J Clin Psychiatry.。

简言之,该研究纳入了127名满足DSM-5重性抑郁发作标准的双相障碍 I 型或 II 型患者(平均年龄47.4±12.5岁,女性77人),使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II)及Young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估受试者的抑郁及躁狂症状,使用神经精神生物节律评定晤谈(BRIAN)评估时间节律紊乱情况,使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及Beck绝望量表(BHS)评估自杀观念及绝望感。

127名受试者中,41人(32.3%)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自杀观念,以双相 I 型(P=.029)伴混合特征(P=.022)的患者最为常见。

相比于无显著自杀观念的患者,存在显著自杀观念者的抑郁症状更多(P=.019),绝望感情绪更重(P=.037),BRIAN睡眠(P=.009)、活动(P=.048)、社交(P=.019)维度节律紊乱更突出。其中,睡眠及社交节律紊乱是被动及活跃的自杀观念/计划的最强预测因素。

中介效应分析进一步显示,睡眠及社交节律紊乱参与介导了抑郁症状对被动及活跃自杀观念的直接效应,以及活跃的自杀观念对自杀计划的效应。并且,绝望感的情绪组分与社交节律紊乱显著相关,并参与介导了社交生活节律紊乱对自杀计划的效应(P=.010)。

研究者认为,时间节律紊乱可直接促成双相障碍患者被动及活跃的自杀观念及自杀准备,而睡眠、活动及社交节律紊乱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时间节律紊乱也影响了绝望感的情绪组分,进而间接促成自杀观念及计划。评估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时,或许有必要系统筛查患者上述维度的节律紊乱。

文献索引:Palagini L, Miniati M, Caruso D, Cappelli A, Massa L, Pardini F, Petrucci A, Romeo F, Salarpi G, Etain B, Geoffroy P. Predictors of Suicidal Ideation and Preparatory Behaviors in Individual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he Contribution of Chronobiological Dysrhythmic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Hopelessness. J Clin Psychiatry. 2021 Jan 19;82(2):20m1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