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性行为,是怎样毁掉年轻人的?

文 / 家庭医生杂志一点号
2021-01-21 00:18

本文由160健康研究所(WX:ZX91160)编辑部原创

长大后,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随着年纪增大的还有生存压力,焦虑占据了大脑的主流地位,快乐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正因为成年人想要快乐太难了,所以有人选择了最极端的办法——吸毒。

在「瘾君子」的记忆中,所有毒品的出场白都是“一种可以让你忘却世间所有烦恼,快活似神仙的好东西”。

而事实是,那片刻近乎癫狂的快感,需要你用后半生所有欢乐和幸福的瞬间来换。

就像吸第一口烟,很多人抱着试探的心态,吸了第一口毒。谁知道,这东西立刻钻进身体里安营扎寨,控制人的神经,操纵人的灵魂。

在毒品面前,人类引以为傲的意志力根本不堪一击。

毒品如毒药,它具有致幻、提神的功能。从一定程度上看,毒品确实能给人带来生理上的快感。

但这种快乐不是大脑自然分泌的,而是通过药物刺激而来。这就好比努力复习后考试拿满分和直接抄答案拿满分,吸毒带来的快感就像是考试作弊

市面上的传统毒品,主要是指阿片类药品,如臭名昭著的海洛因。阿片类药品通过植物提取,制作成本高,所以价格不菲,1g白粉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

而新型合成毒品,200多块就能买到1g。由于制作成本低、起效快、价格低廉,冰毒迅速取代海洛因成为滥用人数最多的「头号毒品」

新型毒品,是指以甲基苯丙胺为首的苯丙胺类药品。由于提纯后的甲基苯丙胺晶体形似冰晶,因此被俗称为“冰毒”。

看似纯洁无瑕的冰毒,药效比海洛因更强。如果说海洛因是让人暂时抛却烦恼的镇静剂,冰毒就是让人透支所有能量的兴奋剂。

吸食冰毒后,人的精神状态会达到峰值,似乎拥有了“心想事成”的能力,脑中所想的一切事物都会“成为”现实。

“有次嗑药后,狗子上沈阳的青年大街,地上有烟头,土黄色的烟屁股瞅着像金条,他就一下一下地捡,捡了两兜子上百个烟屁股,一直到天亮都没回过神。”

毒品给人的美好幻想,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一旦药效过了,生活又回到了原本的模样。

想要通过吸毒来改变命运、逃避现实的人,永远无法掌控自己真正的人生。

我们对毒品的认知,几乎都来源于影视作品,一般仅限于它给吸食者带来的极大快感和成瘾后的难以戒除,很少人真正了解毒品背后的“毒”。

冰毒作为一种强力的中枢神经兴奋剂,给人体带来的影响自然远不止是生理上的快感。

《国际法医学》杂志报道过这样一则案例:

凌晨因口渴醒来的女孩,喝了几大口摆在床头的水,被她吵醒的男朋友把杯子接过来也喝了一口。

没过多久,两人开始兴奋得大吵大叫,随后又因为感到寒冷而浑身发颤。很快,这名25岁的女孩在痛苦中死去了,被发现时全身已经僵硬冰冷。

原来,他们临睡前将好几颗没有吃完的冰毒扔进了水杯里,而女孩正死于服用过量冰毒导致的高热症

吸毒致死的案例屡见不鲜。除致死外,冰毒对人体还有许多不可逆转的损害。

过量吸食或误服冰毒导致的急性中毒,包括心律失常、癫痫发作、休克以及自发性的脑出血。不仅如此,冰毒急性中毒还会引发幻觉、妄想、躁狂和偏执等精神病症

可以这么说,人一旦染上毒品,就不再是完整的人了。

有人不能理解:“吸毒又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为什么吸过毒的明星不能再复出?”

因为,吸毒是违法的,它在摧残自身的同时,也危害社会。

吸毒让人散尽家财。身体是有耐药性的,上瘾者需要不断加大吸食的剂量,才能获得最开始的快感。借高利贷、赌博、偷窃、诈骗,瘾君子毫无顾虑地僭越法律红线去获取钱财。

吸毒让人迷失心智。冰毒上瘾者容易产生被害妄想症,尤其是嫉妒妄想。他们大多性欲亢进,本身性功能紊乱,行为越轨,很容易将这些经历联想到伴侣身上,从而对伴侣施加毒手。

吸毒让人万劫不复。研究显示,毒品吸食者的刑事犯罪率远高于常人,而冰毒吸食者的刑事犯罪率更为突出,是其他毒品吸食者的1.5~2倍,尤其是盗窃、抢劫等财产犯罪的概率可以达到其他毒品吸食者的1.8倍

显然,毒品的存在危害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吸毒者,是被恶魔啃掉灵魂的人。被心瘾奴役,被家庭抛弃,五脏六腑被侵蚀殆尽,所有悲剧只缘起于一念之间。

毒品的恐怖之处在于它的成瘾性。一旦沾染,曾经再独立自主的人也会沦为药物的奴隶。

那么,我们是怎样上瘾的?

说到上瘾,我们不得不提大脑的“奖励机制”。

正常来说,奖励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让人不断为之努力奋斗,强化我们的学习行为。

打个比方,升职加薪令人快乐,给人成就感。我们便会努力做项目,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达成升职这个目标。

其中,多巴胺扮演的就是「颁奖人」的角色。

很多人听过“多巴胺等于快乐”这个说法。其实,多巴胺不等同于快感本身,它并不会生产快乐,而是快乐的搬运工。

多巴胺是一种传递信号的脑内分泌物。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和人的情欲、感觉和上瘾行为有关。

多巴胺从大脑的基地核出发,沿着不同的通路去往前额皮层和纹状体中,与神经突触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

这一过程令我们产生愉悦感。所以说,快乐不是一瞬间的事。

愉悦感产生之后,多巴胺会从受体脱落,被转运蛋白吸收进神经细胞中,以供下次使用。

成年后,我们越来越难开心。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体验过那些愉悦感,同样的刺激对大脑来说并不足以激活多巴胺。

我们不再满足于一个冰淇淋,我们不再为一顿丰盛的晚餐开心,我们想要的是更多新的快感。而对大脑来说,这些都需要全新的刺激去激活。

100分的奖励不一定就好于1分的奖励,因为如果你的期待是100,最后得到的是100,那真正能感受到的奖励为0。这也是欲壑难填的原因。

简单来说,多巴胺分泌得越多,我们就越快乐。而多巴胺的水平和奖励的绝对值无关,和奖励的意外感有关。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

当一样东西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感到快乐时,请千万警惕上瘾。毕竟,世界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凡是让你上瘾的东西,必定让你痛苦。

行为成瘾

让人丢掉理智的,不止是毒品。

除药物成瘾外,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更多是“行为成瘾”。

许多人都是「瘾君子」,但他们自己却意识不到。有人三天两头往麻将馆跑,有人没日没夜打电子游戏,有人沉迷“买买买”无法自拔……

赌瘾、烟瘾、酒瘾、性瘾、网瘾、购物瘾,令人上瘾的东西千奇百怪,不变的却是上瘾的内核——多巴胺。

世界精神病学界已经普遍认为成瘾性疾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某种行为反复刺激中枢神经而产生多巴胺,破坏正常的报偿机制,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欲罢不能》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人为什么会对一件东西上瘾?

1. 可望不可即的诱人的目标

2. 无法抵挡且无法预知的积极反馈

3. 渐进式的进步和改善的感觉

4.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难的任务

5. 需要解决却又暂未解决的紧张感

6. 强大的社会联系

刷短视频时,算法会根据个人喜好推送同质化的信息,让你产生“下一条更好笑”“下一个更好看”的感觉,它符合无法预知的积极反馈。

玩游戏时,你在PVP和PVE中逐渐变强,获得了“渐进式的进步和改善的感觉”。赌瘾与网瘾同理,赢了想再赢,输了想翻盘。

我们会在一次次上瘾行为中提高快乐的阈值,通过不断重复和叠加这种行为以获取新的快乐。结果就是我们活在自己构造的茧房之中,透支生命,消磨时间,长此以往,循环反复。

所幸,上瘾是可以被控制的。

相较药物成瘾来说,我们对行为成瘾具有更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当你对一件事情上瘾,且这种行为影响了日常生活时,你可以试试:

1. 动起来

我们的愉悦感来源于多巴胺的分泌。

同样是产生多巴胺的行为,跑步和学习比打游戏给人带来的正面反馈更多。

所以,当你想打游戏、刷抖音、打麻将的时候,不要立即去做。先去运动半小时,再看看自己想不想做。

2. 寻找替代品

“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和失恋一样,摆脱一种瘾最快的办法,是陷入另一种瘾。

刷抖音可以让你放松快乐,散步、看综艺是不是也可以?杀时间的方法千千万万,碎片化的行为不值得。

3. 增加获取快乐的成本

学会给“快乐”设置障碍。

现代人获取快感非常简单,一部手机就可以打游戏、购物、赌博、刷视频。动动手指,快感唾手可得。只要在名为快乐的终点站前,多设置几道坎,我们就能有效停下来。

比如:卸载相关APP,设置不允许安装;

设置使用限制时长,到点就禁用app;

设置开屏背200个单词,背完才能使用。

4. 培养好习惯

为什么人类对学习、运动不容易上瘾,对游戏、购物、赌博容易上瘾呢?

因为我们在学习、运动之前,心里就已经下好了定义: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还没开始,就已经放弃。

跑一小时累,那就跑半小时;半小时也很难,那就跑十分钟。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重复,它同样也是能给人带来成就感的。

“快乐”是世界上最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它总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沦,丧失自控力的同时,也丧失了对生活的掌控力。

上瘾容易,戒瘾难。一个人面上的渴望,是因为心里有了空缺。

成年人只有学会“戒瘾”,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越自律,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