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肿瘤医生,我为什么建议癌症病人练习瑜伽和太极

文 / 点滴健康笔记
2020-12-10 09:43

瑜伽最早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中文翻译为“瑜伽”。它体现的其实是古印度哲学派系当中的“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

但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本土的东西终究要做些合理的本土化修饰。例如印度的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也适当地和儒学相结合,从而衍生出了我国修佛的一些派系。而瑜伽在当代更多地被年轻人采用作为一种调节身心,体态甚至是减肥的运动形式。

因此我们建议患者练习瑜伽,操作上可以是现代的,但是目标其实是要努力达成哲学层面的身心合一的状态。1500年前,帕坦伽利设计了技巧渐进的八阶实修法,所以我们结合一下病人的实际情况,来详细讲讲这八阶实修法在癌症患者心理康复过程当中实际的价值。

第一实修“制戒”,要求一个人节制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与思想——虚伪、盗窃、淫欲、贪婪等。这通常对于癌症患者的患病初期是很容易实现的,这个时候的患者更多是心理防御的状态,心理状态偏向抑郁、保守。但是在患病一段时间后,有些患者会展示出攻击性,可能会展现出作为动物“本我”的一些特性。这段时间是格外需要守住心门的,否则会任由自己没有节制地伤害最亲密的人。

第二实修“内制”,即遵守清洁、学习、顺从上帝的规矩,这都有助于把注意力导向可预测的模式,使控制注意力更为容易。这一点其实就开始要求患者有意识地开始控制和引导自己的行为。我们之前也分析过,控制一个人不想什么是很难的,因此可以引导自己去思考和学习更有价值的事情,让自己逐渐变得专注起来。

例如,你不要想癌症要是复发了怎么办,复查到底会不会又出问题,化疗药会不会不起效,医生说的万分之一的死亡率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等等。但是你的做法不是“不去想”,而是想我现在的生活还能怎么调整,要不要出去旅行一趟,还有哪些技能是我觉得此生必须要学但是之前总是偷懒坚持不下去的……

第三实修着重“坐法”,意即长时间静坐而不向压力或疲惫屈服。这其实说的就是练习瑜伽的动作,也是大众学习瑜伽最基本的部分。但其实大家更多还是关注自己能否跟着老师把一套瑜伽像舞蹈一样地表演完。但事实上,这些设计出来的动作,就好像不同的佛经一样,本意是要修行者用身体上的执着和坚韧来完成后面的修心过程。

但是作为家属,我们没有必要强制要求每个患者都做到多么高的修行境界。只要自己能够有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拉伸下肌肉,缓解下长期保持久坐久站姿势的疲劳和畸形,就相当可以了。

第四实修“调息”,目的在于使身体放松,呼吸节奏稳定。 这一点不仅仅能让患者保持很好的呼吸活动量,促进肺活量的同时,增强下心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于呼吸的调理,会让患者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对于呼吸的控制,和对于姿势的掌控上。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掌控力,用我们刚刚的理论来解释,这能够让人体这个系统的熵降低到极点,从而让人更对自己的精神更有驾驭的力量,而不至于任由思想像水一样漫开,无法聚拢,那水必定会任由惯性流到“恐癌”的洼地当中。

第五实修“制感”,是进入正式瑜伽修行门户的预备动作。它主要是学习从外界事物上撤回注意力,控制感觉的出入——能够只看、听和感知准许进入知觉的东西。

这对于患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患者逐渐控制自己所看到的东西,控制自己所相信的东西。例如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不懂科学的亲戚提出一些治疗肿瘤的歪门邪道,或者对于医生大肆评价,对于某个保健药大家吹捧。如果没有定力,在面临癌症的恐惧时,人经常会抱着“吃了也没坏处”的心态,就花钱买个安慰。

其实这些东西,除了影响正常的吃饭之外,没有任何益处。如果真的有某个保健品有抗癌作用,正经的医生为什么不推荐?是嫌回扣低吗?是因为医生再没下限,也终究比骗子道德底线高得多了。

第六实修“执持”是长时间专注于一种刺激的能力,可视为与前面的“制感”相呼应;前面我们学习把事物摒除在心灵之外,现在学的则是把它们封锁在心里。

第七实修“冥想”是需要人进入完全掌控自己思想,让自己高度集中注意力,去探索宇宙和未知的过程。写出《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系列的尤瓦尔·赫拉利经常会组织一群人共同冥想,因为那是人进行思维漫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第八实修“三摩地”这是传闻中的境界,即天人合一。但是是否能够达到,我觉得更多是一种人所向往的状态,一种心流的极致体验。是否能够达到,是否已经达到,我觉得并没有十分客观的判别标准。但是如果患者认为自己通过瑜伽,达到了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请认真的鼓励他。

其实瑜伽讲究天人合一,我们古老的太极运动也是一样,都是将呼吸,哲学,文化,宗教通过一个体育行为的方式来表现出来。所以从推荐患者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如推荐给女性患者瑜伽,男性患者太极,从接受程度上会更符合他们的既往认知。

虽然男性学习瑜伽,女性练习太极非常常见,依然值得鼓励。

这两种运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对于患者来说,我们希望患者通过运动获得两个结果。

一个是适度的体育锻炼,这一点太极和瑜伽都刚好合适,既没有跑步游泳那么剧烈,对于老年人的膝盖关节来说也更为适合,心肺功能的要求也并不高。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让患者能够通过一个可以遵循的行为,严格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呼吸,通过对于身体掌控能力的提高,慢慢让自己在安静的过程当中,去感受自己的内心,逐渐增加对于精神的掌控力,也就是避免“精神熵”的暴乱。

当患者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把太极或者瑜伽坚持起来的时候,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你不需要再像陪伴一个临死之人一样,每天抱着怜悯和同情帮助他们完成治疗和生活的部分。而是他们自己逐渐找到了自己和疾病、生命和解的方式。

当然,我们举的例子是太极和瑜伽,但是不见得所有的患者都有类似的爱好,或者都要有这种看似高雅的诉求。但是我觉得,哪怕患者能在打麻将当中获得平静的感觉,我也依然双手双脚赞成。

别说别人了,我还之前幻想过,如果我要是得病了,我一定找个网游,先沉浸一段时间再说。只要保持足够的专注,一切不都是修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