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竖扫把、写日记都很好,一线医护心理健康要特别重视
灾难和危机中的各色人等,都面临着一场的心理挑战。医护人员、患者、疫区群众和少年儿童谁更需要心理援助,如何援助?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上海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督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光兴。
救援者
不管他们自己是不是觉得心理健康,都要干预!
徐光兴介绍,参与灾难和危机干预的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和其他救援者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显示,初期疫情爆发期,救援人员出现高昂的斗志,易产生责任感和兴奋感,身心资源投入较大,此时尚不需要心理干预。但前期消耗的情感越多,对后期越不利。
进入中期,疫情得到缓解,救援者高昂的斗志消退,相反繁重的任务,环境的压力、生活的简陋和身体的消耗等不利因素集中反映出来。在救援过程中经历的悲剧容易使他们产生间接性和替代性心理创伤,有时会产生移情,将自己的人格与对方同一化,产生“救援不及”的负罪感,出现殉职或自杀的极端案例。因此,中期心理学家和精神卫生人员介入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救援者的轮岗休息和营养补充,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步展开。
后期任务完成,救援者回到各自的岗位。斗志消退,突然放松,他们见到的种种场景历历在目,易产生创伤后遗症。因此,不管他们自己觉得心理是否健康,单位都要为其安排轮休和心理调整。政府和单位也要尽量多表彰,对冲到第一线的全体表彰,不宜在当中做选择;在物质、待遇和今后的培训、职称等方面予以补偿。只有这样做了,才能避免将来大规模出现心理问题,那时心理干预难度更大。
疫区人
别疏忽孩子的不良情绪,倾听,并记录
疫情中的武汉人承受着生命危机、健康危机和日常生活三重压力,待疫情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较多的精神疾患,如强迫症、癔症、焦虑症和幻想症,由于不信任感和愤怒感导致的忧郁症也可能会出现。平时要注意多关注正能量信息,相互鼓励。生活安排得好的可将自己的生活如做的菜、书法绘画作品等晒到网上,互相鼓励。但如果发现自己情绪已经控制不住了,还需要寻找专业帮助。
相比之下,封城后的武汉少年儿童的心理更应引起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儿童和青少年承受了失去至亲的痛苦。与此同时,被封闭在这座城市里也会使他们产生恐惧感和无力感,未来可能不想继续生活在那里。这种心理恐慌一旦沾染上,若不及时疏导,容易引起精神混乱和抑郁。儿童和青少年是武汉的未来,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武汉的心理咨询机构应尽早注意到对这一人群的心理救援。等到疫情平复之后,建议武汉的中小学生集体心理辅导后再开学。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徐光兴教授曾率团队对都江堰市所有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目前在疫情中,家长能做的是如果青少年和儿童有不良的情绪反应,要注意观察、倾听和接纳,不能用简单的说教压抑和消除;二是记录下孩子的异常表现,以备未来心理辅导介入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儿童的心理治疗也不能套用成人的方式,要多用音乐、游戏、绘画和情景剧等丰富多彩的表达性艺术疗法进行。
隔离者
竖扫把写日记都是好办法,注意不要地域炮
在家自我隔离的人们因长时间封闭在狭小、单调的生活空间里,每天接受大量疫情信息,日常生活用品也时常处于短缺状态,且购买困难,容易累积不满情绪,出现居家抑郁。另外人无聊了会睡懒觉,导致生物钟紊乱,易患抑郁症。疫情还会引发地域歧视,将城市居民按户籍所在地分成三六九等,这种盲目歧视和排外情绪非常不利于心理健康和城市和谐。
人们可以用表达性的艺术疗法,如绘画、书法、唱歌,或与朋友微信、电话聊天,也可以像网络上有些人那样,记战疫日记,或趁机学习,排遣、消除不良情绪。实在无法自我排解的可拨打心理援助电话。但是,徐光兴认为,现在心理热线焦点大都集中在武汉的抗击疫情上,其实武汉的情势还没到心理救援这一步,应该聚焦居家抑郁和地域排斥。
TIPS:
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联合国务院客户端推出了“全国心理援助热线查询服务”。目前该服务覆盖了31个省区市,涉及300余条心理援助热线。热线将陆续全部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服务。关注“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点击“政民互动”专栏后再点击“心理援助热线”,即可进入“全国心理援助热线查询服务”页面;或打开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首页,点击“心理热线”查询。好大夫在线、壹心理网、新浪微博@微博心理等均开通了抗击疫情心理咨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