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艾滋病等患者针刺伤后,医护必知“四步、六经验”
导读
临床工作中,被艾滋病、乙肝等血液传染病患者的锐器损伤,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及应激障碍。医务人员该做好哪些补救措施?掌握职业暴露报告程序了吗?作为管理者,能做些什么?
职业暴露后,我惶惶不可终日
这是一名临床护士的亲身经历:我是一名心内科护士。那天工作特别忙,病人一个接一个地住院,护士们办理住院、健康宣教、配药、输液,个个忙得脚不沾地。在为病人拔针的过程中,我一不小心被输液针头扎到了手。我吓了一跳,赶紧看了下病人的病历:大三阳。我脑袋“嗡”地响了一下,怎么这么倒霉?护士长看到后,急忙帮我处理伤口,同时进行上报。以后的一段日子,我惶惶不可终日,害怕被感染上,更怕传染给家人,体检、预防性服药、再体检……所幸我没有被感染,体检结果显示正常的时候,我长长出了一口气,眼泪掉了下来。那段时间的心理煎熬让我终生难忘,恐惧、焦虑、抑郁,无心工作、社交恐惧,不敢拥抱亲吻家人。这件事将成为我未来职业生涯中的警钟,时时提醒我不管多忙多乱,都要把自我防护牢记心中。
“针刺伤”对医护群体来说是最大的职业危害,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请保护好自己!职业暴露后护士会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肿瘤科护士长何叶说,不同级别的职业暴露,护士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如发生无菌针头或无菌安瓿刺伤,护士会习以为常,由于锐器源是无菌且未接触病人,所以几乎不存在感染风险,一般不会有心理压力;如果被接触了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过的针头刺破,护士会十分恐惧、紧张,出现担忧、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传染各种血源性疾病而影响健康。如果得知被接触了艾滋病、梅毒等患者血液的针头刺伤,护士会非常恐惧、害怕、绝望,痛哭流涕、失眠甚至抑郁,拒绝拥抱亲吻孩子、与爱人接吻同房、与家人共用碗筷等,深怕自己对家人健康造成影响,拒绝参与各种社交及娱乐,甚至会幻想自己确诊后患病的恐怖样子,整日惶恐不安、怨天尤人,工作生活一团糟。
职业暴露后,护士做好这“四步”
护士发生职业伤害后,一定不要惊慌,应立即按照职业暴露报告程序进行上报,并做好以下“四步”,越早越好:
一挤:将血液从近心端朝远心端挤出,尽量多挤出一些血液。
二冲: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及血液。
三消毒:用碘伏消毒伤口,无菌包扎。
四上报:及时上报科主任、护士长、保健科等部门。
之后,查看锐器源接触的病人检查单,排查病人是否存在血源性疾病,尽早针对病人的血源性疾病作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病人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自己抗体阴性,说明感染概率较高。此时,除常规处理外,可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等;病人若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病人,无论节假日还是晚上,应立即电话汇报,启动一级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在等待检查结果或预防性用药期间,应加强营养,适度活动,及时宣泄心理压力,从多方面提高身体抵抗力。
暴露后单位的处理流程
何叶说,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护士除上述能够单独采取的补救措施外,还应寻求科室、医院甚至疾控中心的力量帮助自己。
职业暴露发生后,临床科室、保健科等部门应督促护士抽血化验并动态监测治疗用药效果。科室根据不良事件级别,进行书面或口头上报,3~4级不良事件(无需处理或简单处理即可)应24小时内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发言,从人员、机制、材料、方法及环节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于48小时内将讨论分析及整改上报不良事件小组;如果是1~2级不良事件(需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致畸、致残、致死),应立即电话逐级上报,启动应急预案,规范检查、治疗、监测。必要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站或疾控中心,储备库(点)负责人联系当地有关专家,根据情况共同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提供免费检查、化验、用药、监测,督促他们规范用药,观察用药反应及效果。
发生职业暴露后,管理者能做些什么?
管理者应给予护士充分的心理支持。当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此时的他们最需要领导的关爱和抚慰。管理者应理解这些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随之出现的焦虑、烦躁、痛苦等各种心理反应,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感受,并给予实质性的关心和帮助,如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进行预防性用药,将职业暴露危害降到最低。同时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接受现实,走出心理阴影。
调岗调班。管理者可根据情况安排调整护士的工作班次,安排休假,甚至调整工作岗位等,新的岗位、新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这些受伤护士心理的不适,帮助他们忘却那段不愿回首的经历。
政策倾斜。对于传染病房等高危岗位护士,医院可每年为他们购买保险,一旦不幸发生职业暴露,即可获得一定保险补偿;同时,休假期间,在绩效福利等方面可给予政策倾斜,使护士在生理、心理上受到伤害时,经济方面有一定保障。在此,也呼吁政府部门在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保障措施的同时,完善从事传染病工作人员的补偿机制。
建立完善的职业防护制度、科学合理的流程及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处置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确保人人知晓,对从事高危职业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是获取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被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同时,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产品及医疗器具,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应齐全,加强对医疗废物以及一次性医疗废物的管理。
一名护士长针刺伤经历总结出六大经验
一名护士长不幸被HIV患者血液接触过的针头所刺伤,一年多预防性用药的心碎日子里,她非常迷茫,几乎每天都在惊慌失措、恐惧害怕中度日如年,因服用防治艾滋病的药物,加上心理巨大的压力,突然暴肥了20多斤,和谐的家庭一度也亮起了红灯。幸运的是,通过近五年的连续监测,她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如今,她依然从容地接诊抢救各类危重患者,坚守在急救创伤中心的前沿阵地。她写下这段痛苦煎熬的经历,是要告诉同仁们:临床中,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远离针刺伤,保护好自己才能让家庭幸福美满。另外,发生针刺伤后,不能消极应对,要积极补救。同时,这名护士长用自身经历总结出宝贵的防范针刺伤经验,告诫护理同仁把以下几点时刻谨记在心:
1.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2.使用和处理前,禁止用手弯曲或破坏针头;
3.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必须要戴帽时用单手操作;
4.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锐器用弯盘或托盘传递,尽量减少搬动;
5.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
6.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及时将使用后的针头等锐器丢弃到锐器收集容器内;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垃圾、避免二次分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