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善与恶,探寻自我,回归本性

文 / 非说人生
2019-08-18 12:08
"

国产动画的票冠无疑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主要展示了哪吒和敖丙在命运的不公下,如何一次次在善恶中做选择,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这部电影男女老少都爱看,主要是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鸣。特别是李靖夫妇对一出生就藏着恶的哪吒,慢慢教育成为一个善良的孩子,引起了很多人对亲子教育的反思。

世界级畅销书《追风筝的人》中的阿米尔从童年做恶到中年自我救赎,探寻到了自我,实现了本性的回归。

《追风筝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善与恶,探寻自我,回归本性

这本书主要从阿米尔的身上给我们展示了善与恶的抉择,让我们知道了人性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心灵的迷失和回归。当善意的选择与大众的选择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做少数的清醒者,不做盲从者。

01善恶的抉择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是以阿米尔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我们可以从阿米尔的身上看到自己人性中的缺陷,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阿米尔童年时期背叛了好兄弟哈桑,往后的岁月一直无法原谅自己,在长期的善恶抉择中,终于在中年时期选择了向善。人性中的卑劣终于败给了善良。

我们所说的人性是复杂多变的,但它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它主要受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影响。而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心灵的成长也是不一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伯纳把人的心灵分成三个部分:家长我(良心),成年我(理智的行事和决定),童年我(情感)。

这三个我解释了阿米尔成长的过程,童年我处在人格的成长期,更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成年我处在童年我和家长我之间,这时候会在善与恶之中博弈;而家长我给我们呈现的是善与恶博弈的结果。

《追风筝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善与恶,探寻自我,回归本性

那我们从阿米尔的童年时犯错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影响善恶抉择的主要因素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因素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而人性是在不断成长的,这时候会有很多因素影响人格的成长。在童年时期,人格还没有成长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候家庭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阿米尔一出生母亲就去世了,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来自家庭的爱,他非常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父亲的爱。所以在风筝的大赛的时候,他想要赢得比赛,想要得到那个蓝色的风筝。父亲的爱和赞赏比哈桑来得更重要,阿米尔内心的邪恶战胜了善意。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爱和母爱是不同的,母爱是无条件的,不管我们是好是坏,妈妈都会爱我们,原因是我是她的孩子。但是父爱却不同,父爱是有条件的,是需要孩子通过努力去赢得和争取的。

阿米尔为了寻求父亲的认同,才重重地伤害到了哈桑。

父亲对阿米尔的教育并不到位。父亲厌恶阿米尔的懦弱,觉得他并不像个男子汉,可他并没有好好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是把孩子教给拉辛汗或者下人。最重要的是,教育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尽管看起来形象高大,但其实隐藏着懦弱的一面,也就是不敢承认哈桑这个私生子的存在。

正是受到这样的家庭环境的影响,阿米尔一步步走向了个犯错的道路。

第二个因素是从众心理的影响。

人处在大环境中,当个人的选择跟群体的选择不一致的时候,个体的选择往往会跟随大流,这也容易造成盲从。

如果这个选择是好坏之间的选择,当大众的选择都倾向于邪恶的时候,个体的选择就容易抛弃善良,跟着走向罪恶。

在当时的阿富汗,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是处于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普什图人基本上都不跟哈扎拉人当朋友,而哈扎拉人在这里基本上都是身份地下的仆人。

书中描述阿米尔在风筝大赛时去找哈桑时,有个老人对阿米尔说的话就体现了这一点。老人说“幸运的哈扎拉人,有那么关心他的主人,他的父亲应该跪在你的眼前,用睫毛扫去你靴子上的灰尘”。

在大家的眼里 ,一个哈扎拉人不值得被关心。况且是普什图人在欺负哈桑,这时候阿米尔要是上前帮忙,就代表着跟普什图人抗争,自己要做异类了。

阿米尔个人的选择顺从了大众的选择,选择了恶的一面。

除了家庭因素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个人的认知也会影响善恶的抉择。而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和事持有某种肯定、否定、喜好、厌恶等倾向。这些认知都来源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追风筝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善与恶,探寻自我,回归本性

02人性中的善恶是并存的,要专注美好。

人性中的善与恶是并存的,就像一个人和影子一样,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正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没有什么事是完美的,也没有什么人是完美的,只是在努力趋向于完美而已。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不为人知隐藏潜意识的黑暗面,可以说自己内心的另一个自己。

就像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中的父母分别是柴田治和信代,尽管生活困顿,身为小偷,人性中有恶的一面。但他们收留其他小孩子,给他们真实的爱,这又是善。

还有《解忧杂货店》里的三个小偷,他们偷东西是恶的一面。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丸光园,为了那些收留的孩子,这是善的一面。

书中的阿米尔也不是绝对的坏人,他在童年时期伤害了哈桑,却又在中年时期不顾家乡战乱,勇敢地和阿塞夫战斗,救回哈桑的儿子。

世上本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没有百分之百的好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坏人。

我们要做的是专注那些美好的,良善的事情。

书中的父亲是一个道德有缺陷的人,但他专注做善事,用善行接纳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了自己阴暗的一面,并为此承担了责任。在人格历练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做善事,用善行弥补过错。

对于阿米尔而言,他也是在最后走上救赎之路,回家乡的每一步都在布施善行,专注做美好的事情,心灵终于得到了解放,人格得到了完善。

当善良填满心田,罪恶也就无处可待了。善良是灵魂的返璞归真,是人性的虔诚皈依。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问候,哪怕只有一个体恤的眼神,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使我们在百味人生中获得长久的感动与温暖。

人是有善根的,我们要做好维护和发展,人也是有恶念的,这就需要我们抑制和修炼。

《追风筝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善与恶,探寻自我,回归本性

03 如何做到走出人性的阴暗面,回归人性的善良?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跟自己抗争,都要去跟自己阴暗的一面做抗争,遵循道德的原则,探寻人性的善良。

而我们在这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外界对我们施加压力的时候,我们如何做到坚持善良呢?

1、善于独立思考。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从众的心理事件,例顺应潮流去购物,顺应朋友的意志去旅行。这样子很容易造成盲目跟风,没有办法做到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

心理学专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是,不假思索的盲目从众心理是不足取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从众心理容易造成盲目跟风,当你顺从的是邪恶的事情时,你可能会在迷局里无法跳出来,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们要提高辨别好坏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内心里认识事物的好坏,然后不断训练自己,慢慢改善。

2、勇于承担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不是说一句承诺,一句口号就是了,而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直接面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阿米尔如果在犯错之后直面自己的过错,跟自己的内心和解,从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起码哈桑不会被他赶走,阿米尔自己也不会一错再错,导致内心煎熬了将近二十年。

3、坚持善良的本质。

现在的社会,有扶起跌倒的老人反而被讹诈医药费的情况,也有挺身而出救人反而被怒斥多管闲事的情况,还有给别人关心却只得到冷漠。好心没有好报,善行没有善终,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很多人慢慢就不再行善了。有些时候甚至因为自己吃亏而耿耿于怀,为了争一口气而冲动犯错。

记得哲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说的一句话:“我无法决定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但是我可以决定我应对的态度。”

其实,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我们都应该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包容一切。当我们摆正我们的态度,坚持善良的本质,我们才会走出人性的阴暗面,找到自我。

不管善行是否有善终,但我们依然要坚持善良,依然要做别人的英雄,这正是《追风筝的人》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们要坚信,善良也许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恶也许可以暂时压倒善,但不会长久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