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脾气和抑郁症也有关系?| 我到底为什么爱发脾气
小陈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我正在埋头整理个案。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粗声粗气地对我说:“我要做个咨询!”
我吓了一跳,因为大多数来访者都是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地问话,而他却一反常态。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果然,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感到火药味越来越浓。小陈一会儿说天气太热,要我开空调。我开了空调,顺手把窗户关上了。小陈又说,室内要注意通风,于是又大声命令我把刚关上的窗户打开了。一会儿又在抱怨这里的服务不周到,没有纸巾、茶水,总之他的要求五花八门。
我以为咨询从此可以顺利进行下去,等他把他要咨询的问题告诉我,我傻眼了,他只有一个问题——爱发脾气。这难道也是心理障碍?发脾气该怎么治疗啊?
我快速地在脑海中把所有的专业知识过滤了一遍,还是一筹莫展,教科书上根本没有这样的病例。
我问了不下十次,爱发脾气会不会让你感到很难受?小陈闭口不谈,当我再一次问他的时候,他愤怒了:“没有,我从没有感到难受!谁说我难受?!”
我说:“我猜想的。”
他说:“胡说八道,你要尊重事实!”
我说:“好啊,我尊重事实,你说吧!”
陈力说:“好,真拿你没办法,好吧,我说。”说完我和他都笑了。
话匣子终于打开了,小陈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妻子,这本来是件好事,但问题是,小陈的妻子不仅能干,而且很专制,在家里说一不二,家里的内内外外都是她说了算。甚至在夫妻生活方面,小陈没有一点儿权利,因此他感到恼火,感到自己不被尊重,没有被关爱。
他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他经常用发脾气来引起别人的关注,在他发脾气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声音——给我尊重,给我理解,给我权利!
问题非常明了,小陈明白过来的时候,张大嘴巴惊愕了好一会儿。半晌,他瘫倒在咨询室的沙发上,没有了刚才的那种“嚣张气焰”,静静地配合做咨询。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我们都愿意接纳谦逊的人,因为和谦逊的人相处不会降低我们自身的价值,让我们变得自信和从容。“低头的稻穗,昂头的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弱胜过坚硬,谦逊胜过骄傲。保持适当的低姿态,才是成熟。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解释,小陈的问题基本解决。出门的时候,他客气地一次次地同我握手告别。
爱发脾气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一颗孤独的心?理解小陈,了解他心灵深处的痛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陈不但需要在情绪上接受现实,更要通过行动来改变现状。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发脾气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事。不知你想过没有,是什么事让你无法控制地愤怒?例如“我一看到她,我就生气”“一想起这事,我就难过”。之所以有负面的情绪,是因为内心存在一个扳机,而“她”或“这事”只是触动了这个扳机的诱因而已。
心理咨询最迷人的一点,在于我们可以重温一段感情或修复一段关系,任何在过去关系中遭受的创伤都可以在辅导的关系中获得修复。
当我们发脾气时,愤怒的情绪会动员我们的躯体采取防卫或攻击的姿态。我们的思维充满了报复计划,或想讨个公道,或者有这样对待我不公平的想法。
应该注意到,小陈陷入一种充满敌意的生活方式中,他认为妻子是个令他无法容忍的支配欲极强的女人,他生活的全部就是激发她对自己的赞同,以获取温情。当他失败后,开始责备自己,变得更加愤怒,并产生强烈逃离这种境地的欲望——这又使他感到不安和恐惧。
他抱有这样的观念,不惜一切代价维持两人的关系,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过分压抑自己。可遗憾的是,小陈并不知道这些,而且他越来越相信,自己正处于折磨性的人际关系中。
导致爱发脾气的事件类别会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因排队而愤怒,却能沉着地倾听对其工作表现的批评;有的人可能很安心地排队,但对任何人批评他工作中的缺点会强烈地反击。
这与我们的经历及个人的规则和信念有关。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过去常常被严重地虐待,那么可能对未来虐待就有提高警觉的倾向。
那么如果有人经常伤害我们,我们则习惯性地与人保持距离。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易怒,芝麻大的小事也会大发雷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顺眼。一向脾气温和者给人的感觉像是变了一个人,有时不为同事和家人所理解,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发脾气为什么和抑郁症联系在一起呢?如果仔细地分析,我们会发现,容易动怒和激怒是一种痛苦和压抑的释放,有时是一种寻求帮助的呼叫,本质上仍然是情绪低落,同时反映了抑郁症来访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力求摆脱的心态,有时也是一种对抑郁情绪的掩饰。
当我能够心平气和地慢慢地和小陈交谈时,我发现他的内心是痛苦的,情感的底色是灰暗的,而且这种底色影响着他精神活动的每一个“画面”。通常它们还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状,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食减少、睡眠障碍、性功能减退、精力不济等抑郁症的常见表现。
暮夏老师有话说:
大家还应注意到,特别是对有此类特征的亲人,不要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单纯的脾气问题。发脾气超过一定的限度,持续时间过长,不符合其一贯的行为方式,并且无法用常理加以解释,应考虑激惹性抑郁症的可能。
有病需及时就医,切莫发展成严重问题,为时晚矣。
-END-
作者 | 暮 夏
编辑 | 徐佳茜
策划 | 吴乐东
来源 |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https://www.rightps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