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卑情结和完美主义,都来源于“缺乏勇气”
关注三刀心理,每天更加了解自己。
勇气,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品质。但正因为太过熟悉,使得我们对勇气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勇气并非美德的一种,而是所有美德的基础。如果没有勇气,爱情就会变成依赖;如果没有勇气,忠诚就会变成阿谀;如果没有勇气,果断就会变成寡断;如果没有勇气,善良就会变成愚昧。
正因为勇气在人类心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自卑情节”和“完美主义”又是两种经典的心理状态,所以如果对它们进行一番探究,就会发现它们的形成原因都可以用四个字来解释,那就是——缺乏勇气。
自卑情节人类社会是一个高度群居化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模式中,我们免不了要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接触。这种接触并非发生在成年后,而是从我们出生起就已经开始了。
无论是成年之前还是成年之后,我们的自卑大多都来自于与同龄人的比较。从上学时期同学比你多考几分,到工作后同事比你多拉几个客户,“不如他人”这四个字往往就是自卑的导火索。
紧跟在“不如他人”后面的另一个自卑的导火索,是“反复接触”。
马云不会让你自卑,因为你只能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他,你也只有在看到他时,才可能想起来自己与他的差距,从而在那个时间段里感受到自身的无力。但身边的人不一样。如果你长期落后于身边的人,你所感受到的不止是差距,而是反复出现的差距,这种负面情感会持续冲击你的心理,从而造成自卑情节。
与他人的差距本身属于一种客观属性,它之所以会转变为负面的心理情节,就是因为缺乏面对差距并解决的勇气。把差距定性为“自己就是不如他人”不仅是一种自卑,也是一种懦弱,因为这实际上是通过塑造一种刻板印象来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和理由。
要想打破自卑,就需要勇敢地摒弃失败的借口,在正确看待与他人差距的基础上去完成弥补和超越。
完美主义“完美主义”和“自卑情节”似乎两个对立面,但实际上,完美主义者也常常缺乏足够的勇气。
完美主义并非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实际上就大多数普通人的能力而言,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极其罕见的。因此持有完美主义的人常常抱有这样一种心理,那就是:这件事我为什么没能做到最好?
越是追求完美,就说明越是害怕失败,而害怕失败背后的心理原因,就是缺乏足够面对失败的勇气。接受失败并非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对自我的全面认知,因为不论是谁,都不可能在一生中不遭遇失败。
在某种情况下,一直没能做到心目中的最好还可能会触发自卑情结,从而在前文的逻辑中导出“缺乏勇气”的根源。
勇气的作用还有很多种,今天只是就两个小方面进行了探讨。其实,无论是自卑情节还是完美主义,都是基于一种不够清晰的自我认知,而勇气的最大作用,都是帮助你去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