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再是“个人的事”:教育部正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



家庭教育不再是“个人的事”:教育部正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孩子的影响更大。但是,人们往往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因此,当孩子一旦出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的责任和老师的责任。
这种认识当然是错误的。目前,家庭教育的缺失,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了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路上犯错,而作为家庭教育实施者的家长却并不自知。

7月15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会同全国妇联,启动了“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全国家庭教育宣传活动。据悉,目前教育部门正在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用以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共同教育好孩子。
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们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会有很多迷惘,也会陷入很多误区。如,很多家长将自己的教育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为孩子盲目地选择各种校外培训活动,不光花了大笔的钱,还耗费了家长和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为此,教育部门编制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将以多种方式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如何理性地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
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是具备了做父母的能力而成为家长的。想要教育好孩子,真的需要学习,需要指导。例如,近期发生的一些家校冲突事件,就是因为家长并不懂得配合学校教育,甚至只要孩子出了问题就只知道找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

如五莲二中的杨老师被处罚事件、铜陵老师因与家长冲突跳江事件等等,如果家长通情达理,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找学校和老师来“闹”,而是共同商议解决,那么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正确的做法。因此,家长真的需要引导,需要教育。
对于教育部门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一事,你认为有必要吗?欢迎留言。
"